北京冬奧會比賽進行得如火如荼的同時候,“防疫泡泡”外的觀眾們也對運動員的冬奧村生活十分感興趣。不少外國運動員在社交媒體上“曬”出照片、視頻,甚至化身“吃播”,身體力行,品嘗冬奧村的美食,引起大量網友“圍觀”。
美國的單板滑雪運動員泰莎·莫德對中餐情有獨鐘,在“吃播”視頻中“探店”冬奧村各式美食,并進行解說和試吃。宮保雞丁、蔥油餅、水餃甚至是江米條,都成了出鏡的主角。同隊的茱莉亞·馬里諾在接受美國全國廣播公司(NBC)采訪時也說,“自從來到這里(冬奧村),我大概吃了200個餃子,訓練一回來,然后就吃餃子。
馬里諾在接受NBC采訪
來自荷蘭的速度滑冰選手尤塔·萊爾丹,在社交平臺發(fā)布Vlog,嘗試中國麻辣燙,大贊美味,足足獲得20多萬點贊。
萊爾丹“曬”麻辣燙
來自挪威的菲利普·菲耶爾德·安德森,也在短視頻平臺分享了自己品嘗冬奧村美食的畫面,并配文“是的,所有吃的喝的都是免費的!”他還調侃道,“這里的伙食好到我可能會胖10斤”。
安德森品嘗冬奧村美食
日本《讀賣新聞》則在報道中引用了本國自由式滑雪運動員川村安里的話稱,“冬奧村的菜品相當好吃,我一天三頓都吃到撐!”
在美食上,中國人決不妥協(xié),不光自己有挑剔的味蕾,招待客人更是盡心竭力,這是中國傳統(tǒng)的“待客之道”。
“冬奧村開村”之際已經公布了“村”里的菜單,餐廳提供中餐餐臺、亞洲餐臺、披薩和意面餐臺、自助餐臺以及24小時餐臺;菜色更超過600種,每8天循環(huán)一次,防止運動員吃膩。
看得網友們隔著屏幕流口水,紛紛在社交媒體上表示:放我進去吃一餐,付錢都行!
不過,即便是這么好的冬奧村餐廳,似乎還是有人不滿意。
前不久韓媒《中央日報》、《首爾經濟報》報道稱,一些韓國運動員抱怨北京冬奧村食堂的食物大多油膩,不符合韓國人的口味。
韓國男子鋼架雪車運動員尹誠彬表示,飯菜是“最糟糕的”,肉多但沒味道,甚至放言“中國人好像不會做飯”;韓國男子速度滑冰運動員鄭在源在接受采訪時也聲稱“食物不太好”,還稱他之后從來沒去冬奧村食堂吃過飯;韓國女子速度滑冰運動員金寶凜告訴韓媒,“我看完菜單后,就想回家了”。
事實上,早在2月3日,大韓體育會就表示,將為韓國代表團開設專門的配餐中心,來自鎮(zhèn)川運動員村的廚師會向韓國代表團提供韓餐便當。
600多道菜就沒一道能滿足韓國運動員挑剔的胃,偏要自己準備快餐,屬實難伺候。
中國作為東道主,不好多說什么,日本記者看了這消息卻大感驚訝,隨后,朝日新聞時事周刊《AERA》發(fā)表文章,直言“一位在當地報道北京冬奧會的日本媒體記者對此很納悶”。
該記者表示,聽日本選手們說,冬奧村提供有中國菜、亞洲菜、披薩、意大利面、色拉等100多種菜品 。當記者向他們介紹韓國運動員抱怨飲食難吃的報道時,日本運動員們“很吃驚”,并告訴記者,“對食物沒有不滿意,菜品豐富,也很好吃,反而因為要控制體重,所以會注意不要吃太多”。這名記者還補充說,記者們在媒體中心用餐,“味道沒有問題,就是有點貴”。
另外,這位記者還表示,除了韓國代表隊之外,其他國家沒有任何不滿。雖然每個人的口味都不一樣,但在北京選手村烹飪的廚師們(看到韓國方面的反應)心里一定很復雜吧!
《AERA》的文章被韓國媒體《中央日報》注意到,并刊發(fā)日文報道,稱“北京選手村的飲食惡評接連不斷,日本媒體卻稱‘只有韓國選手特別不滿’”。
結果這篇文章評論區(qū)慘遭日本網民吐槽,大量日本網民留言抨擊韓國隊“沒有禮貌”,“難道你們是為了去奧運村吃到美味的飯菜而參賽的嗎?還是單純想吹噓你們本國的料理是第一?無論如何,你們都是一邊看著別國選手開心地享用北京奧運村的美食,一邊卻選擇吃你們像便利店便當般自己國家準備的冷盒飯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