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南都記者從中國科學院獲悉,2023年中國科學院選舉產(chǎn)生了59名中國科學院院士,其中科學家顏寧當選。同日,顏寧父親顏景君向南都記者分享了女兒當選院士的感受,“以平常心看待。”
2023年中國科學院選舉產(chǎn)生了59名中國科學院院士,其中科學家顏寧當選
今年8月,2023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推薦工作已經(jīng)結束,最終確認2023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有效候選人583人。名單顯示,生命科學和醫(yī)學學部共有109人,顏寧入選,工作單位為清華大學、深圳醫(yī)學科學院(籌),推薦人為隋森芳。
11月22日,中國科學院發(fā)布《關于公布2023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當選院士名單的公告》。公告顯示,2023年中國科學院選舉產(chǎn)生了59名中國科學院院士,其中科學家顏寧當選。當日,顏寧父親顏景君向南都記者分享了女兒當選院士的感受,“我們以平常心看待,家里也沒有特別慶祝。”
南都此前報道,在去年11月舉辦的2022深圳全球創(chuàng)新人才論壇上,顏寧宣布已向普林斯頓大學遞交了辭職申請,全職回國,協(xié)助創(chuàng)建深圳醫(yī)學科學院。據(jù)了解,2007年,不到30歲的顏寧就成為了當時清華大學醫(yī)學院最年輕的教授和博士生導師。十年后,顏寧離開清華大學,成為普林斯頓大學分子生物學系首位雪莉·蒂爾曼終身講席教授,并于2019年當選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11月21日,由科學家顏寧擔任創(chuàng)始院長的深圳醫(yī)學科學院在深圳市光明云谷國際會議中心宣告成立。顏寧在致辭中表示,深圳醫(yī)學科學院將以探索鼓勵源頭創(chuàng)新的新機制、引進與培養(yǎng)高水平人才為重要使命,堅持健康優(yōu)先、專注前沿、共建共享、先行先試的原則,打造生物醫(yī)藥的東方大灣區(qū)。
相關新聞
兩次從普林斯頓歸來的"女神"顏寧:拒絕被叫"女科學家"
5年前被輿論解讀為落選中科院院士而“負氣出走”美國的“清華女神”顏寧,又回來了!
“清華女神”顏寧又回來了
在“2022深圳全球創(chuàng)新人才論壇”上,45歲的顏寧身著粉色上衣上臺,身后的屏幕上寫著:歸去來兮。顏寧宣布,自己將辭去普林斯頓大學教職,從美國回國,加盟深圳協(xié)助創(chuàng)建深圳醫(yī)院科學院。
45歲的顏寧身著粉色上衣上臺,身后的屏幕上寫著:歸去來兮
30歲當上清華正教授,39歲當選“中國科學之星”,40歲成為普林斯頓大學首位雪莉·蒂爾曼終身講席教授,42歲當選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44歲當選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2009年以來在頂級學術期刊《自然》《科學》《細胞》發(fā)表19篇論文……這樣一位學術大咖,為何在如今選擇回國?
考上清華的山東妹子
1977年,顏寧出生于山東省濟南市章丘區(qū)普集街道博平村。博平村始建于東晉(公元417年),至今已1600余年,是國家級傳統(tǒng)村落、省級歷史文化名村。村書記李曰學說,這幾年,來村里旅游的人經(jīng)常會問,這里是不是科學家顏寧的家鄉(xiāng),想去看看她家。
其實,顏寧只在博平村待了兩年。顏寧的父母在當時的山東省交通廳汽車制造廠工作。兩歲時,父親顏景君工作調(diào)動至濟南市萊蕪區(qū),顏寧也跟隨父母搬去了萊蕪。6歲的時候,顏寧隨著父母搬遷到北京。
顏寧的父親顏景君
在北京,顏寧就讀于大興區(qū)第五小學。從一年級開始,顏寧就是“別人家的孩子”——擔任中隊干部,少先隊大隊委、大隊長等職務,歷年來都被評為優(yōu)秀少先隊員和三好學生。當時學校剛成立了小記者站,顏寧就成了第一屆小記者站的站長。
顏寧的中學就讀于大興一中(當時是黃村一中),在這個當時大興區(qū)唯一的重點中學度過了六年時光。上學時,顏寧的興趣點在文學方面,她喜歡唐詩宋詞,喜歡讀散文小說。功課幾乎門門都是第一,在多次全市學科競賽中獲獎。
因為家中有很多親人從醫(yī),所以顏寧的父母也希望女兒學醫(yī)。但顏寧很怕解剖,決定學習和“醫(yī)學”比較相似的“生物學”專業(yè)。1996年,19歲的顏寧考入清華大學生物科學與技術系。
在清華讀本科時,顏寧一開始并未想著要出國深造
在清華讀本科時,顏寧一開始并未像周圍大多數(shù)同學那樣想著要出國深造,更未想過要從事生物學的科研工作,古靈精怪的她其實更想當一名記者。這可能和她小學時候當過小記者站站長的經(jīng)歷有關。
不過在大學氣氛的感染下,顏寧萌生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這一念頭,于是開始準備考托福、申請去國外讀書。說來有趣,顏寧英文名中的“Nieng”實際上應該是“Ning”,原因是家長在幫她托福報名時不小心多寫了個“e”,反而使得顏寧的英文名Nieng Yan獨具特色。
兩次從普林斯頓歸來的“科研女神”
2000年,顏寧本科畢業(yè)后赴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師從著名科學家施一公,并獲得博士學位。
2007年,顏寧回到母校組建實驗室,在30歲的時候成為當時清華大學醫(yī)學院最年輕的正教授和博士生導師。而她確立下的幾個研究目標都是業(yè)內(nèi)公認的硬骨頭。
在清華的十年時間里,顏寧的科研成果令人矚目,在最權威的國際頂刊上發(fā)表了諸多論文。2014年,顏寧帶領著團隊攻破了人體蛋白GLUT1的三維晶體結構,攻克了50年的不解難題。這一年,顏寧只有37歲。
2007年,顏寧回到清華組建實驗室
顏寧還在2016年被《自然》評為10位“中國科學之星”之一。
顏寧還在2016年被評為“中國科學之星”之一
顏寧真正出圈,是在2016年央視制作的系列節(jié)目《開講啦》。當時,39歲的顏寧因其優(yōu)雅的氣質,以及主持人撒貝寧隨口一說的“顏值”外號和二人的精彩互嗆,收獲了象牙塔內(nèi)外一眾粉絲。
顏寧直言,對于“女科學家”這個說法是拒絕的,別人稱呼她為“女科學家”,是絕對不可以的。“為什么要在科學家前面加個‘女’字呢?這是帶有歧視色彩的!
2017年4月,40歲的顏寧做出了讓許多人大跌眼鏡的決定——離開待了10年的清華大學,成為普林斯頓大學分子生物學系首位雪莉·蒂爾曼終身講席教授——雪莉·蒂爾曼是世界著名分子生物學家、普林斯頓大學建校200多年來的首位女校長,這樣的頭銜在美國教授序列里被認為是獨一無二的。
由于當時的顏寧正好落選中科院院士,她的這一舉動也被輿論解讀為“負氣出走”,外界對此褒貶不一。
在美國期間,顏寧當選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和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
二十年多來輾轉于清華和普林斯頓的顏寧,可謂是象牙塔里的“常住民”,這回卻“麻溜地”向普林斯頓遞交了辭職申請,再次跳出舒適圈。
在解釋為何回國時,顏寧表示,自己想去打造一方平臺,同時探索科研成果轉化的合理機制,說明科研平臺和科研環(huán)境對一個人選擇至關重要。
顏寧曾對自己的人生如此評價:“當我定義了(探索未知)這樣一種人生意義,也同時意味著選擇了一種自由自在的生活方式,一種自找麻煩的思維方式,和一種自得其樂的存在方式!
這一回,她又開始“自找麻煩”而“自得其樂”了。
以上文章轉載自互聯(lián)網(wǎng),版權歸原創(chuàng)者所有。如有來源標注錯誤或者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我們將及時處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