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女生被老鼠咬后反咬一口?醫(yī)生也懵了
澎湃新聞 綜合報道
12月21日,江蘇無錫一女子稱自己不慎被老鼠咬到手,后反咬老鼠頭進行報復。
當事人稱,事后去看了醫(yī)生,已經打了針,人暫時沒有什么事。醫(yī)生則表示從業(yè)以來沒見過先例,為她打了破傷風和狂犬疫苗。
該女子曬出了印有無錫市錫山人民醫(yī)院的急診病例,病例顯示其18歲,被老鼠咬傷右手,并反咬老鼠,自訴唇角有傷口,要求進行狂犬病及破傷風治療。時間為12月21日23點12分。
12月22日,該網(wǎng)友告訴記者,當事人是其室友,當時老鼠跑進屋內后被室友抓住,老鼠就咬了她一口,室友覺得自己被挑釁了就朝著老鼠的頭咬了一口,留下了兩個牙印。其稱,室友現(xiàn)在無大礙,告誡她以后不要再做出此行為。
有網(wǎng)友回憶起了
自己被老鼠咬后的經歷
被老鼠咬了該咋辦?
據(jù)長春疾控,理論上,作為哺乳動物的鼠類肯定可以感染和傳播狂犬病病毒(比如旱獺),但由于常見的老鼠體形小,如果被患狂犬病的狗或大型動物咬傷,幾乎不可能生還,所以老鼠傳播狂犬病的風險可以忽略不計,自然界也沒有發(fā)現(xiàn)過鼠類之間傳播狂犬病。千萬不要認為,老鼠天生攜帶狂犬病病毒。
人類的狂犬病99%以上是犬類傳播的,其次是貓、蝙蝠等動物。目前,還未報道過老鼠傳播狂犬病給人類的案例。
所以,被老鼠咬傷只是在理論上可能感染狂犬病,但實際從未發(fā)生過,所以沒必要接種狂犬病疫苗。
老鼠咬傷并不會傳播鼠疫,被老鼠身上的跳蚤叮咬,才可能感染鼠疫桿菌。不過,鼠疫也像出血熱一樣,有疫區(qū)的概念,疫區(qū)之外的老鼠,它們身上的跳蚤并不攜帶鼠疫桿菌。
人類感染出血熱主要是因為接觸或吸入含有病毒的老鼠分泌物,目前還沒有聽說過老鼠咬傷感染的案例。所以,不能認為老鼠咬傷就需要接種出血熱疫苗。即使真的因為老鼠咬傷而感染了出血熱病毒,接種出血熱疫苗也來不及預防,因為不是所有疫苗都適合暴露后的應急接種。
正確處理老鼠咬傷。出血熱從感染到發(fā)病,可有7—14天的潛伏期;出血熱疫苗從接種到產生抗體,大概需要2周的時間。因此,感染出血熱后再注射出血熱疫苗,難以起到防治出血熱的目的。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及時去醫(yī)院規(guī)范處理傷口,觀察兩周,如果出現(xiàn)發(fā)熱、感冒癥狀,及時醫(yī)院就診,盡最大努力把治療關口前移。記住下面四個步驟:
-
沖洗:用清水或肥皂沖洗傷口15分鐘。
-
清潔:先用生理鹽水沖洗傷口,去除殘留的清洗劑,再用無菌脫脂棉將傷口處殘留液吸干。
-
消毒:用碘伏或其他具有病毒滅活效力的皮膚黏膜消毒劑涂擦傷口消毒。
-
就醫(yī):根據(jù)傷口部位、大小、深度,以及動物是否家養(yǎng)、野生或流浪、是否呈現(xiàn)病態(tài)等情況,綜合評估,及早就醫(yī)。
(綜合福建日報、南方日報、燕趙都市報、極目新聞等)
本期編輯 鄒姍
以上文章轉載自互聯(lián)網(wǎng),版權歸原創(chuàng)者所有。如有來源標注錯誤或者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我們將及時處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