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龍向觀眾致意
“如果這是你奧運生涯的最后一舞,你認為這次比賽是完美的謝幕嗎?”北京時間8月10日,在巴黎奧運會乒乓球男子團體決賽后的新聞發(fā)布會上,一位中國記者向馬龍?zhí)崃诉@樣一個問題,馬龍稍微思考了片刻,然后很平靜地回答,“我覺得,作為奧運會來說,確實是最后一舞,我覺得這個結果確實也是完美的!
在稍早前結束的比賽中,中國隊在乒乓球男團決賽中,以大比分3比0戰(zhàn)勝瑞典隊,贏得了巴黎奧運會乒乓球男子團體項目的金牌,這是本屆奧運會國乒在乒乓球項目上獲得的第四金。
在這場比賽過后,35歲的馬龍也收獲了他在四屆奧運生涯里的第六枚金牌。
馬龍贏球后舉拳慶祝
從混合采訪區(qū)到新聞發(fā)布會,媒體們關注的焦點自然也從團體金牌變成了馬龍在奧運的“最后一舞”。
相比于上一屆東京奧運會,馬龍覺得這次奧運的完美收官也得益于觀眾帶來的氛圍。
“上一次在東京現(xiàn)場沒有觀眾,更重要的是,運動員可能是跟自己的較量,甚至是跟對手的較量,但這次比賽也感受到了歐洲人對于現(xiàn)場這種氛圍的營造還是非常好的,包括上一場我們跟法國隊比賽的時候,也能感受到他們對于主場球隊的支持!瘪R龍?zhí)寡,自己非常享受這個過程,“其實這種氛圍運動員還是非常享受,但其實也有兩面性,當你打好的時候會有很多人為你歡呼,為你加油,這次有很多中國球迷來到現(xiàn)場為我們加油,這種氛圍我相信都能讓雙方運動員發(fā)揮出更好的水平,我覺得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談到在這屆奧運會之后自己是否會退役,馬龍并沒有直接回答!暗任一厝ピ傧胂搿!瘪R龍賽后說,“其實當時東京奧運會打完以后,自己也沒有想到過有一天還會再站在巴黎的賽場。這三年中,我覺得確實無論是從心理上還是從技術上還是得到了很多鍛煉,有很多磨煉,經(jīng)歷確實很不同,但最終能夠有這樣的機會去參加奧運會,也非常開心!
國乒男團奪金
馬龍還談到了這次男團的隊友,“身邊還有世界上實力最強的兩個隊友,大家能夠共同去為這個目標去努力,我覺得我還是非常幸運的那一個!
事實上,四屆奧運會,六枚金牌,馬龍在乒乓球界的影響力已經(jīng)是全世界范圍的。
一位瑞典的記者在發(fā)布會上就特意問馬龍,是否認為這支瑞典隊可以在四年后的奧運賽場上取得金牌。
馬龍表示:“我覺得競技體育的魅力就在于你不到最后一刻,你也不知道最終的勝利者是誰,我覺得瑞典隊從這次的表現(xiàn)就看出他們已經(jīng)對于冠軍有很強的沖擊力以及渴望,所以我期待他們有更優(yōu)異的表現(xiàn),但我相信中國隊依然還是最強的那一個。”
延伸閱讀:
致敬馬龍:無關終局,只留傳奇
澎湃新聞記者 胡杰 實習生 劉佳和
在自己的第四屆奧運會上,馬龍以一枚團體金牌完美收官。
北京時間8月9日,巴黎奧運會乒乓球男團決賽,由馬龍/樊振東/王楚欽組成的中國隊,以總比分3比0擊敗瑞典隊,拿下乒乓球男子團體賽金牌。馬龍也憑借六枚奧運金牌,成為中國歷史上獲得奧運金牌最多的球員。
倫敦奧運會,馬龍首次亮相奧運會賽場,與隊伍一起贏得男子團體賽金牌,拿下了自己的首枚奧運金牌;里約奧運會,馬龍贏得男單和男團金牌,首次實現(xiàn)了大滿貫的成就;東京奧運會,馬龍再次贏得男單和男團金牌,實現(xiàn)了“雙圈”大滿貫;巴黎奧運會,馬龍的奧運之旅以一枚男團金牌完美收官。
此時,距離馬龍首次拿下奧運金牌已經(jīng)過去整整12年。
馬龍在巴黎奧運會上
“馬龍巴黎見”
馬龍的玩笑似乎總能應驗。
2016年里約奧運會,拿下單打冠軍并成就大滿貫的馬龍參加節(jié)目時被主持人問道:“這是你的第一次大滿貫嗎?”馬龍回答:“沒人有兩次大滿貫的!
五年后,馬龍在東京奧運會上衛(wèi)冕男單冠軍,成為唯一一個雙圈大滿貫球員。
2019年馬龍接受采訪,主持人說:“希望馬龍能一直強大,堅持更多時間,打到東京奧運會!瘪R龍笑著打趣:“我還以為你要說巴黎呢!
顯然,當時的馬龍也認為自己可能打不到巴黎奧運會。然而五年后,馬龍眼中的不可能成真了:他不僅打到了巴黎奧運會,還在開幕式上擔任中國代表團的旗手。
談及自己的第四次奧運,馬龍也難掩激動,“再次踏上奧運會舞臺感到非常興奮,對運動員來說,能夠在這個年齡再次參加奧運會、為國出戰(zhàn),是非常榮幸的事情!
事實上,在通往巴黎的這條路上,馬龍也不是沒有過猶疑,“感覺好、信心好的時候,覺得可以再挑戰(zhàn)一下。狀態(tài)不好就覺得沒必要,還是會有這種搖擺!
時針撥回到2023年乒乓球亞錦賽,馬龍3比2擊敗樊振東,時隔10年再次奪得乒乓球亞錦賽男單冠軍。馬龍站上領獎臺,球迷們一聲聲“馬龍巴黎見”的口號響徹體育館。
今年7月,馬龍在《人民日報》撰文回想這場比賽時表示:“這次勝利讓我增強了信心,鼓勵我力爭巴黎奧運會參賽資格。”
當時馬龍雖然贏下冠軍,但他的第一反應卻是“難”:“對于現(xiàn)在的我來說,不光是贏得冠軍很困難,有時候贏一場比賽都很困難!
于是本屆奧運會,馬龍只出戰(zhàn)了男子團體項目:“自己現(xiàn)在的能力和狀態(tài),如果再去承擔奧運會單打,我覺得自己會有些吃力,同時從近幾年的表現(xiàn)來看,無論是小胖還是大頭,都更值得單打的位置。”
不過當馬龍出現(xiàn)在男子團體首場比賽時,觀眾席依然響起來了球迷的吶喊聲,只是這次口號變成了“馬龍,不止巴黎見”。
馬龍揮拳大吼慶祝
“悲觀者正確,樂觀者前行”
巴黎奧運周期,馬龍的社交媒體有一處不易察覺的細節(jié):他的個性簽名從“榮耀的背后刻著一道孤獨”,變成了“悲觀者正確,樂觀者前行”。大意是悲觀者往往看到事情的負面,并會因為事情潛在的風險而停滯不前;樂觀者盡管面對事情的不確定性,仍然選擇前進和嘗試。
個性簽名的變化,是馬龍巴黎奧運周期的寫照。
馬龍身上始終有著危機感,也不缺放手一搏的勇氣。馬龍?zhí)寡裕骸拔蚁矚g打球,喜歡鉆研,喜歡訓練。我沒放下球拍,也沒有缺席任何一次隊內(nèi)封閉集訓——要想保持較高的競技水平,就必須保證高強度訓練!
乒乓球運動發(fā)展數(shù)載,膠皮材質(zhì)、乒乓球大小、參賽人數(shù)、戰(zhàn)術風格等等變化,如大浪淘沙一般淘汰了一代又一代運動員,但馬龍卻總能站在金字塔頂端。
對手奧恰洛夫曾這樣評價馬龍:“他會一直改變自己的打法,如果你回顧他2年前、4年前和6年前,會發(fā)現(xiàn)他在技術上總是有變化。以前他打正手、跑動很多,反手沒那么強,F(xiàn)在他反手練得很強了,不再用很多正手跑動了。但當局勢變得很緊張的時候,他的風格就又回來了!
接受《人民日報》專訪,被問及第四次出戰(zhàn)奧運、如果打法被對手研究透了會如何應對,馬龍的回答是:“不能把過去的比賽經(jīng)驗帶到新的比賽里,因為每一次比賽都是不一樣的心態(tài),面對不一樣的對手!
馬龍和王楚欽慶祝贏球
與輸贏和解
然而,馬龍的巴黎奧運周期并非一帆風順。
如果說此前幾個奧運周期,馬龍需要學會如何盡可能多贏球,那么在巴黎奧運周期,馬龍則在探索如何接受自己輸球。
WTT冠軍賽新加坡站,馬龍在男單決賽中3比4輸給了樊振東;WTT新加坡大滿貫,馬龍在男單第二輪被德國選手弗朗西斯卡逆轉(zhuǎn);釜山世乒賽團體賽,馬龍半決賽2比3不敵李尚洙——這是馬龍繼2010年莫斯科世乒賽后,時隔14年再一次在團體賽中輸球。
巴黎奧運周期之前,馬龍時常會問自己這樣一個問題:“你為什么喜歡打乒乓球?是真喜歡打球,還是喜歡贏球的感覺?如果讓你經(jīng)常面對輸球的局面,你還能打下去嗎?”
那時的馬龍答案明確:“我更喜歡贏球的感覺!”
但巴黎奧運周期里,越來越多的輸球也會讓馬龍開始搖擺,“自己還是喜歡打乒乓,至少挺喜歡練。現(xiàn)在有時候比賽老輸,你也并不一定老喜歡打比賽。但還是有感情!
為了這份喜歡,馬龍會嘗試與輸贏和解:“這一兩年我變了,變釋然了,你得讓自己放下來,正確面對賽場上的現(xiàn)實,所以就放開打吧,就當‘半輸’‘快要輸了’那么去打吧!輸球后也能坦然面對自己!
但與輸贏和解并不意味著馬龍降低了自己的要求,他在訓練場上仍然保持著近乎苛刻的要求:“我不想浪費每一分鐘,因為我知道有可能某一天、某一場比賽就是我的最后一場比賽,我就會更加想完美地去完成每一次訓練。”
巴黎奧運周期,馬龍把自己定位在“3號選手”,其中緣由,來自劉國梁曾對他說過的一段話:“如果以3號的心態(tài)去打,可能更適合你。3號對3號之間的競爭你怕誰?1號你也不怕,只要把自己放下來,你依然有機會沖擊世界上任何優(yōu)秀的運動員。如果你端著的時候被別人沖擊,你的優(yōu)勢本來就在減弱,你的心理負擔反而還在加重。”
馬龍和王楚欽贏得冠軍
告別
在大部分時候,馬龍是個專注于當下的人。
距離巴黎奧運會還有三個月的時候,馬龍在接受《乒乓世界》專訪時,被問及“怎樣展望巴黎奧運會”,馬龍表示:“我現(xiàn)在沒有把全部的眼光和目標投放在奧運會上,而是專注于當下每一天的訓練,注重自己每一天的感受!
當馬龍真正站在巴黎奧運會的賽場上,被問到“看到球迷們喊出‘馬龍不止巴黎見’是什么感受”時,馬龍依舊回答:“先在巴黎打好每一場比賽,拿出最好的表現(xiàn),其他的事還沒有太多關注!
日常接受采訪時,掛在馬龍嘴邊的往往也是:“能贏一場是一場,熬過一天是一天!
即便馬龍再專注當下,他身上依然會不經(jīng)意流露出告別的氣息。
亞運會拿到團體冠軍后,馬龍笑著說:“之前的亞運會,每次結束后還有下一次,但這次可能是我的最后一屆亞運會了!
德班世乒賽輸給王楚欽,馬龍先是笑著擁抱了王楚欽,隨后撫摸了三次球桌才緩緩離場。馬龍解釋道:“對于輸贏自己現(xiàn)在能夠看開,知道這可能是最后一次,有的時候會懷念這座球場,在情感上會有一點不舍,所以最后再摸它一下!
釜山世乒賽后,馬龍左手握拳,右手輕擊臺面,慶祝自己第九個世乒賽團體賽冠軍。馬龍賽后說道:“下一屆團體賽是兩年以后,自己應該不會堅持到那個時候。我的最后一場世錦賽比賽能以勝利結束,我的世錦賽之旅是完美的!
這些略帶離別氣息的動作,都是馬龍有感而發(fā),他在《綻放巴黎》節(jié)目上解釋:“2022年的時候,我就覺得這可能是我的最后一屆世錦賽了,這些東西都不是刻意想的,腦子里有這樣的畫面已經(jīng)很久了!
雖然現(xiàn)在依舊不確定“鞍山小馬”真正的告別時刻何時來到,但可以確定的是,馬龍往后的每一步,都是在創(chuàng)造新的歷史與傳奇。
以上文章轉(zhuǎn)載自互聯(lián)網(wǎng),版權歸原創(chuàng)者所有。如有來源標注錯誤或者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我們將及時處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