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大連新聞傳媒集團記者楊璐 實習生劉豐赫
圖 大連新聞傳媒集團記者徐婷 何玉霞 實習生劉逾倫
昨天,2024大連晚報“家鄉(xiāng)父老送你上大學”活動進入最后一個現(xiàn)場集中捐款日。當天掀起了捐款熱潮,捐款箱前人流不息,而這其中,新面孔多了、年輕人多了。截至下午5時,當日累計募集善款207787.03元,五天共募集資金總額達到700385.26元。
新老面孔會聚
愛心企業(yè)大連港灣液體儲罐碼頭有限公司第一次來捐款,就拿出7萬元,捐助14個學生。負責人劉小波說,以前公司每年都要印制工作手冊,花費不少,今年為環(huán)保取消了這項花費,用省下來的3.5萬元,再翻倍捐給“家鄉(xiāng)父老送你上大學”活動。他說:“我們認為這樣很有意義,既能體現(xiàn)環(huán)保理念,又能幫助有需求的大學生走進大學!”
晚報學生記者團的小記者、大連文谷雙語學校三年二班張睿宸是第一次來青基會為“家鄉(xiāng)父老送你上大學”捐款。其實,他已經(jīng)連續(xù)三年每年往市慈善總會捐1000元壓歲錢了。300元是他積攢了很長時間的零花錢,“真有點舍不得,但為了幫助大哥哥大姐姐,我愿意!以后,我要多攢零花錢,還來!”瓦房店市實驗小學六年三班的曲思慧,前幾天通過晚報了解到“家鄉(xiāng)父老送你上大學”活動,因為比較遠不便過來,她讓媽媽幫忙在線上捐贈500元,幫助哥哥、姐姐們圓大學夢。
晚報老讀者孫福吉大叔也是第一次來捐款,一下拿出1萬元,他說自己退休后仍然繼續(xù)工作,賺點錢后想幫助有需要的大學生。“你們猜我多大歲數(shù)?”孫大叔自豪地問。在得知他已經(jīng)有76歲后,在場的工作人員都感慨心善人也年輕。
大連市希望工程光祥志愿大隊志愿者郭芳阿姨剛從朋友圈里得知“家鄉(xiāng)父老送你上大學”活動,這次捐出1000元。
老捐方趙玉杰大姐又來替女兒曲昭捐出心意,跟過去的十多年一樣,今年仍然是2000元。但不同的是,趙玉杰今年還帶來了新人——同事姜梓童,她在趙玉杰的帶動下來捐款。
成立于2018年的大連燕子志愿服務隊昨天也第一次組織志愿者來捐款。他們帶動大連移動甘井子泡崖黨群服務隊等愛心組織和人士獻愛心。志愿服務隊里的孩子很多,有的學生請假也要來現(xiàn)場捐款,有位1歲孩子的家長請別的志愿者代為捐款,說等孩子會走了,也要到現(xiàn)場感受。負責人宋桂燕說,“可惜我們知道得晚了,還有不少志愿者要捐款,但趕不上了,明年我們相約一起來。”
“我沒有孩子,但我要幫助別的孩子!”李先生又像往年一樣來捐款,已有五六年了。他和妻子的退休金微薄,但仍堅持每年拿出500元!斑@是省吃儉用的錢,比5萬元都珍貴!”在場的工作人員感慨道。
30多名高中生排隊來捐款
臨近中午時分,來捐款的人在捐款辦公室排起了長隊,甚至排到了走廊。來自大連市希望工程光祥志愿大隊潤翔文化志愿分隊的30多名志愿者組團來了!高中生是這個隊伍的主體,他們利用有限的空閑時間趕緊來捐款。大連市第三中學的方書藝說,“我們都想用自己的微薄之力幫助哥哥姐姐上大學,也是特意來感受現(xiàn)場氛圍的,這是受教育的最好機會,擠時間也要來!”平時,他們也總抽出時間參加團隊組織的公益行動,比如撿拾垃圾、紅色宣傳等,別看平時花了不少時間做公益,也沒耽誤學習,一個個成績都不錯。
來了又來的朋友們
8月14日上午,58名佰圣高中的學生來捐款5900元,要資助一名佰圣學子上大學。捐款時,他們得知這批受助學生中還有一名來自佰圣高中的學子。當天晚上,由佰圣高中學生組成的志愿團隊再次發(fā)起募捐,截至昨天下午,22人籌集捐款3100元。
大連名德精密機械有限公司通過線上捐款2.5萬元,像這樣已有八年了。大連梵林舞蹈公益藝術(shù)團的15個孩子一共捐款1900元,他們也已經(jīng)堅持多年了。晚報學生記者團的小記者、民生小學六年三班的何嘉霖已有好幾年“捐齡”了,今年又捐了200元。來自大連市第79中學二年十班的張家禾捐了500元,五年來已成為一種習慣。
特別提示
在讀者、愛心人士的大力支持下,大連晚報“家鄉(xiāng)父老送你上大學”現(xiàn)場集中募捐活動于昨日告一段落,但本次愛心助學活動仍在繼續(xù),愛心人士還可以在接下來的時間里繼續(xù)到市青基會(長白街3號),或者通過網(wǎng)絡捐款(騰訊公益)。
以上文章轉(zhuǎn)載自互聯(lián)網(wǎng),版權(quán)歸原創(chuàng)者所有。如有來源標注錯誤或者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我們,我們將及時處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