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館里看假鯨鯊算不算欺詐消費者?“我們全家出行,花了近千元,你給我看假魚”“和活體海洋動物養(yǎng)在一起,會不會(對動物)有危害”“想法不錯,但(人造鯨鯊)做得有些劣質”“假的挺好,鯨鯊屬于大海”⋯⋯近日,有關“如果你在大型海洋館遇到假鯨鯊怎么辦”的話題在網絡上引發(fā)討論。 今年“十一”,深圳小梅沙海洋世界試營業(yè),吸引大批游客,眾人期待親眼見到真實的海洋巨獸,但最終卻只看到了“假鯨鯊”,不少人抱怨被“欺騙”。
記者近一個月走訪了北京、上海、成都等多家海洋主題公園并從多位行業(yè)人士處了解到,目前已有至少5只人造鯨鯊投入市場,單只身價在數(shù)百萬元甚至上千萬元。行業(yè)龍頭海昌海洋公園(02255.HK,股價0.68港元,市值55.18億港元)同樣選擇“人造”。值得一提的是,這些人造鯨鯊均出自航天科工集團旗下團隊。 “‘假鯨鯊’事件不只是游客糾紛,還折射出海洋主題公園整體的生存困境!敝袊黝}公園研究院院長林煥杰向記者坦言。 鯨鯊是稀有海洋生物,通常壽命可達70年以上。記者調查發(fā)現(xiàn),今年9月下旬,西南某地有海洋館一只鯨鯊死亡;海昌海洋公園全國7座場館,目前僅剩1只活體鯨鯊。“人工養(yǎng)殖的大型海洋動物,平均生存年限為5年。”中國海洋大學未來海洋學院院長、深海圈層與地球系統(tǒng)教育部前沿科學中心主任委員會副主任李建平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指出。
鯨鯊、虎鯨等大型海洋動物身價動輒上億元,既是海洋館的重要資產,也是重大風險點。翻開財報,海昌海洋公園近四年合計虧損超22億元。行業(yè)龍頭尚且困頓,更何況中小海洋館們。砸錢引入“黑科技”,能否拯救海洋主題公園?在消費者越來越注重真實體驗的今天,機械“假魚”能替代活體海洋動物嗎?生存危機之下,行業(yè)能否找到新的增長點? 鎮(zhèn)館之寶“作假”算不算欺詐消費者?
鯨鯊體型龐大,全長可達20米,是世界上最大的魚類,有能力養(yǎng)殖鯨鯊的海洋主題公園并不多,因此擁有鯨鯊的海洋館,通常會以此為賣點吸引游客。 記者采訪了解到,小梅沙海洋世界曾歷經四年多時間重建,總體占地面積超6萬平方米,擁有陸生動物、鰭腳類、鯨豚類、鳥類、魚類等200多種稀有名貴動物。今年國慶期間7天游客接待量超10萬,是深圳的新晉“頂流”。 營業(yè)僅1個多月,小梅沙海洋世界就飽受質疑。不少消費者認為,“幾百塊買的票看的卻是假魚”“哪個海洋館會有機械魚,離了大譜”。某購票平臺上的5000余條評價中差評近400條,多數(shù)提到了其中的“機甲鯨鯊”,認為花錢不值得、受到了欺詐。
中國主題公園研究院院長林煥杰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消費者參觀海洋主題公園,為的是親近海洋動物,“默認的就是看到生活中不?吹降、有生命力的、真實的海洋動物,如果是用機械(代替),就失去了它的稀缺性和真實性”。 在林煥杰看來,海洋公園應該提前向廣大游客告知鯨鯊為機甲鯨鯊,不能等游客去了自己發(fā)現(xiàn)。
記者查詢小梅沙海洋世界多個購票平臺詳情時,并未發(fā)現(xiàn)任何有關機甲鯨鯊的提示,但在其公眾號中可以看到“機甲鯨鯊”的描述。 對此,京師律師事務所律師王蓉梅向記者表示,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二十條,經營者提供的商品或服務信息應真實、全面,不得作虛假或引人誤解的宣傳。
若小梅沙海洋世界在宣傳或廣告中聲稱展出真實鯨鯊或擁有真實鯨鯊等,而實際情況不符,則構成虛假宣傳,欺詐游客。 “這種形式(人造鯨鯊)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強公眾對海洋生物保護的意識和關注,但也要認識到,它與真鯊魚之間存在差距,如果消費者感到被誤導,認為體驗與實際不符,可能會產生負面效果,影響大眾對海洋保護的認同感!敝袊Q蟠髮W未來海洋學院院長、深海圈層與地球系統(tǒng)教育部前沿科學中心主任委員會副主任李建平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企業(yè)在展覽前應進行明確標識、透明溝通和正確引導教育,確保公眾了解人造展示的目的。
面對爭議,小梅沙海洋世界方面回應記者稱,場館尚處于試運營,已經注意到了消費者的反饋,后續(xù)會進行調整。但對于人造鯨鯊價格等方面并未作答。 記者查詢天眼查看到,“小梅沙海洋世界”商標歸屬于深圳市海洋世界有限公司,該公司的實際控股股東為持股超98%的深圳市特發(fā)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特發(fā)集團)。據(jù)官網介紹,特發(fā)集團成立于1981年,如今形成了以新一代電子信息技術產業(yè)投資運營、珠寶與文旅時尚產業(yè)投資運營、房地產開發(fā)經營與物業(yè)管理為核心的多元化產業(yè)體系。記者希望就其海洋館業(yè)務的相關問題采訪特發(fā)集團,截至發(fā)稿未獲回復。
小梅沙海洋世界掀起爭議的“人造鯨鯊”并非業(yè)內首例。記者實地走訪了解到,2022年,國內海洋主題公園的龍頭海昌海洋公園就已布局,與國內科研團隊共同研發(fā)、生產了世界首只亦是中國首只仿生鯨鯊。目前,海昌海洋公園已在上海、鄭州兩城的主題公園共投用4只仿真鯨鯊。有業(yè)內人士告訴記者,仿生鯨鯊身價十分昂貴,單只達到數(shù)百萬元甚至超千萬元。 10月20日,記者在上海海昌海洋公園看到,館內有兩只人造鯨鯊,但并未游動,只是?吭谒嫔戏降囊粋角落里,待到當天人魚表演時,一只人造鯨鯊才開始“游動”配合,能從外觀直接看出“機械感”滿滿,整個游動過程較為平穩(wěn),并未展示出活體鯨鯊的動態(tài)。
記者以消費者身份詢問上海海昌海洋公園的工作人員。多名員工稱,館內仿生鯨鯊充電后,可在水中游動的時長大約為5個小時,為了保證演出質量,往往需要人工手動操作仿生鯨鯊的游動路線。 “機甲鯨鯊身長約4.7米,重超過430公斤,皆由全機械打造、人工智能制導高度仿真模擬真實原型動作。”海昌海洋公園方面相關負責人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海昌海洋公園現(xiàn)有的人造鯨鯊有兩個版本,一種是仿生機甲設計,外形更具科技感;另一種是仿真蒙皮設計,從外觀看更接近活體鯨鯊。
主題海洋公園陸續(xù)采用“假”鯨鯊展示的背后,實則是業(yè)內大型海洋動物稀缺的無奈。 記者采訪獲悉,當前海昌海洋公園全國7個主題項目中,活體鯨鯊僅1只。今年9月下旬,西南某地有海洋館的一只鯨鯊死亡,彼時,記者以消費者身份從該海洋館工作人員處了解到,這頭死亡的鯨鯊體長8米左右,曾在館內“生活”了9年。 “大型海洋動物不能捕撈更不能買賣,海洋館之間可以通過置換的方式引入!绷譄ń芟蛴浾咧毖裕F(xiàn)在國內海洋館普遍缺乏大型海洋動物,不少場館已失去人工繁殖的機會,這導致業(yè)內頭部企業(yè)轉向探索“高科技”。 上述海昌海洋公園相關負責人亦向記者坦言,鯨鯊是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斑@類大型海洋瀕危物種數(shù)量日漸減少,我們希望通過高科技還原,向游客展示珍稀、瀕危生物游弋在大海中的風姿;同時,也希望讓更多游客通過仿生生物了解海洋知識,以科技助力生物多樣性和可持續(xù)發(fā)展!
多番采訪后,記者獲悉,目前投入市場的幾只仿生鯨鯊的幕后制作者為中國航天科工集團(以下簡稱中國航天科工)旗下團隊。官網信息顯示,該集團系我國航天事業(yè)和國防科技工業(yè)的中堅力量。 “與活體鯨鯊相比,人造鯨鯊對環(huán)境影響小,避免捕撈和運輸活體鯨鯊,減少對其自然棲息地的影響,有助于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意識。且安全性好,避免了活體鯨鯊可能出現(xiàn)的健康問題和意外事件。”李建平認為,通過科技手段提供互動體驗,人們能夠更深入地了解鯨鯊的生物特性與生態(tài)環(huán)境。對此,你怎么看?
(每日經濟新聞)
來源:新聞晨報
以上文章轉載自互聯(lián)網,版權歸原創(chuàng)者所有。如有來源標注錯誤或者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我們將及時處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