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圖片回顧2024大連公安面孔▲
為熱烈慶祝第五個中國人民警察節(jié)
大連公安推出特別欄目
2024·大連公安面孔
本期向大家介紹的是
甘井子分局刑偵大隊中隊長姜鵬
他是罪案現場的無聲獵手,那些被常人忽略的痕跡,在他手中成為破案的關鍵線索。洞察細節(jié)、嚴謹執(zhí)著,還原案件發(fā)生過程,讓罪惡無所遁形。
2004年從警校畢業(yè)參加公安工作,20年來扎根刑事勘查一線,姜鵬先后勘查各類案事件現場3700余起,提取各類物證信息1.5萬余件,參與案件偵破800余起。
一次命案現場,讓他幾天吃不下飯
第一次現場勘查的經歷,讓姜鵬終生難忘。
那是2007年的一個夏天,氣溫高達38度,110指揮中心接到群眾報警,在一廢棄平房內傳來一陣陣惡臭。民警臨場后發(fā)現,被害人已死亡多日。
接到任務后,姜鵬跟著師父迅速抵達現場,這是姜鵬第一次近距離地接觸命案現場。
歷時5個多小時,姜鵬和師父在現場提取到的各類痕跡物證,為鑒定死者身份、查明死因提供了重要依據。
這次命案現場的親身經歷,讓姜鵬兩三天幾乎吃不下去飯,也讓他對現場勘查這份工作有了更具象的感受,其背后是為生者權、為死者言的艱辛不易。
短短一年,姜鵬在“東奔西走”中打牢了扎實的現場勘查功底,成為了技術中隊的骨干。
他的案頭經常擺放著一本書,名為《神探“李昌鈺”》。在姜鵬眼中,李昌鈺是他追隨的榜樣。
“沒有細致入微的觀察力,證據是不會自動上門的。要站著看、彎腰看、彎腰深一點看、蹲著看、跪著看......各種方法綜合起來看!李昌鈺的這段話讓姜鵬至今銘記在心。
“如果作案的人是我,我會怎么辦?”
現場勘查是一個“細活”,還原案件發(fā)生過程,復原犯罪行為和犯罪者的心理,每一個細節(jié)都關系著案件是否能順利偵破。多年的現場勘查經驗,讓姜鵬成了一個對細節(jié)異常執(zhí)著的人。
一次,有群眾報警稱發(fā)現一名中年男子倒在血泊當中,已沒有了生命跡象。
姜鵬得知情況后抓起衣服,立即驅車趕往案發(fā)現場,經過對現場初步勘查,可以斷定該男子為他殺,嫌疑人極具經驗,作案后對現場進行了“精心”清理,未遺留有效痕跡。
姜鵬站在犯罪現場,大腦一直在飛速旋轉:“只要嫌疑人來過現場,不可能沒有破綻,如果作案的人是我,我會怎么辦?”
他依靠手電筒微弱的光束,在黑暗的樓道中反復推演嫌疑人的作案軌跡,一步,兩步,三步…...一遍,兩遍,三遍…...
突然,姜鵬在多次推演嫌疑人行動軌跡后發(fā)現,在水管底部殘存半枚腳印和半只煙蒂。
回到單位后,姜鵬一頭扎進實驗室,歷時6個小時,以細節(jié)拼湊出了案件的原貌,順著姜鵬提供的重要線索,專案組成功鎖定嫌疑人并一舉將其抓獲歸案。
“20年了!終于讓他安息了!”
“那是讓我印象最深的一個案子,因案件未偵破,成了很多前輩們退休前的遺憾。”姜鵬回憶道。
2003年的一天晚上,罪犯孫某、張某將出租車司機殘忍殺害,并搶走車上210元現金。案發(fā)后,罪犯猶如人間蒸發(fā)一樣不見蹤跡。
看到悲痛欲絕的受害人家屬,讓姜鵬對此案一直難以釋懷。
多年以來,姜鵬從未放棄過此案,反復翻閱當年卷宗,多次復盤案情。
2023年夏天,姜鵬帶領團隊利用最新技術重新檢查當年的物證材料,在實驗室里埋頭搜尋了72小時后,通過包裹兇器的半片碎紙,成功鎖定犯罪嫌疑人身份。
幾天后,民警根據線索,一舉將隱姓埋名多年的孫某抓獲,不久同案張某也落入法網。
沉淪了20年真相終于“發(fā)聲”,逝者的靈魂也得到寬慰,死者妻子帶著子女找到姜鵬,激動地說:“20年了,20年了!終于讓他安息了!你是咱家的恩人!”
信源丨甘井子分局(汪敬涵)
制圖丨劉俊
編校丨白璐
審核丨王人平
簽發(fā)丨蔡朕
以上文章轉載自互聯網,版權歸原創(chuàng)者所有。如有來源標注錯誤或者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將及時處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