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69_麻豆国产激情在线观看_欧美日韩一区三区不卡在线_亚洲一级二级三级免费观看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 繁體中文
你好,歡迎光臨大連瓦房店市市場協(xié)會網站  
網站首頁關于我們政府動態(tài)協(xié)會相關文件維權服務會員單位協(xié)會章程攝影作品資源下載留言咨詢
您現(xiàn)在的位置:大連瓦房店市市場協(xié)會 > 服務常識 > 法律條例
用戶名:
密 碼:
   
忘記密碼?點這里重設
     服務常識
     服務常識 > 法律條例
 
未成年人“打賞”,咋管不?
來源:大連晚報 點擊數(shù):1336次 更新時間:2024/6/18 13:00:53

大連新聞傳媒集團記者常婷

近年來,未成年人“打賞”網絡主播事件不斷發(fā)生,就在不久前,我市一初中生在不到一周的時間里給主播打賞18萬余元。而記者在采訪中發(fā)現(xiàn),雖然國家已針對未成年人網上“打賞”頒布相關法規(guī),但仍有途徑可以繞開監(jiān)管,導致各網絡平臺的“未成年人模式”形同虛設。

不到一周,初中生網絡打賞18萬余元

小林(化名)是我市一名初中生,小林的爸爸用自己的身份證為小林辦了一個手機號,因為學校不讓帶智能手機,所以平時小林也不玩;小林所在的學校中午有午飯,需要刷卡交費,小林的爸爸又為小林辦了一張親情卡,綁定在自己的工資卡上。去年暑假,小林趁著父母上班,在家偷偷玩手機,一些網絡平臺直播深深吸引了他,有時發(fā)現(xiàn)父母睡著了,也偷偷地爬起來繼續(xù)瀏覽,給主播打賞,不到一周,小林先后通過網絡打賞從父親卡中劃走18萬余元。

不久后,小林的父親發(fā)現(xiàn)自己的手機不時地來短信,幾十元、上百元地被刷走,以為遇到網絡詐騙,再三追問,才知道兒子打賞網絡主播把錢花出去了。他連忙解除綁定,并注銷了小林的親情卡,把小林的手機沒收了。

這錢能要回來嗎?小林的父親委托北京市盈科(大連)律師事務所的王金海、李鑫律師將網絡平臺起訴到法院,要求返還小林打賞的18萬余元。

法院調解,某網絡平臺同意退回打賞錢

某網絡平臺辯稱,打賞是用小林父親的身份證注冊的手機號登錄的網絡平臺、用的也是其父的銀行卡打賞,無法證明是小林操作手機打賞,故不同意退款。

兩位律師進行了調查,通過銀行流水可以證明,小林上學期間經常通過這個銀行卡號購買午餐,收款銀行賬號是學校的對公銀行卡卡號;打賞網絡主播的時間均是暑假期間,有時父母在上班,有時父母已經熟睡,均是小林可利用的時間。小林父親所在單位也出具了“釘釘打卡”記錄,證明小林放暑假期間,其父每天正常上班,沒有時間打賞網絡主播,并且小林承認是自己操作智能手機打賞網絡主播,還能說出幾個網絡主播的名字、穿著及主播內容,所以法院認定,這18萬余元是小林打賞花出去的。

小林一方認為,依照《民法典》第二十二條規(guī)定,不能完全辨認自己行為的未成年人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民事法律行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經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認。由此可見,小林參與網絡付費游戲或者網絡直播平臺“打賞”等方式支出與其年齡、智力不相適應的款項,未經小林的父母同意,小林的父母請求網絡服務提供者返還該款項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最終經法院調解,某網絡平臺同意將收到小林的打賞錢18萬余元全部原路返回。

像小林這種未成年人背著家長打賞網絡主播的事并不少見,王金海律師告訴記者,僅今年上半年他就接到了20多個類似案例,但能夠成功追回打賞費用的寥寥無幾。究其原因,一是舉證困難,二是一些未成年人打賞數(shù)額不大,而通過法律途徑追討打賞費用過程復雜,一些家長無奈放棄。

律師建議:

規(guī)范未成年人使用網絡行為

記者了解到,《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于2024年1月1日開始施行,其中規(guī)定:網絡游戲、網絡直播、網絡音視頻、網絡社交等網絡服務提供者應當采取措施,合理限制不同年齡階段未成年人在使用其服務中的單次消費數(shù)額和單日累計消費數(shù)額,不得向未成年人提供與其民事行為能力不符的付費服務。

除此之外,各大網絡平臺自2019年起上線“青少年模式”。可在采訪中記者發(fā)現(xiàn)一些家長沒用過“青少年模式”,有家長說想不起來設置,有家長說孩子放假時多數(shù)由老人看管,他們年齡較大,不會設置“青少年模式”,還有家長認為“青少年模式”作用有限,孩子有時會拿家長手機玩,用家長的身份信息登錄賬號。此外,一些網絡平臺雖然設置了“未成年人模式”,但模式開啟后,只能停留在模式設置界面,既無法使用,也沒有返回、繼續(xù)使用等選項,只有關閉“未成年人模式”的選項可以點擊。此外,用戶送禮物時無需實名認證,也導致了“防火墻”形同虛設。

王金海律師表示,依照《未成年人保護法》第六十四條規(guī)定,國家、社會、學校和家庭應當加強未成年人網絡素養(yǎng)宣傳教育,保障未成年人在網絡空間的合法權益。因此,網絡游戲、網絡直播、網絡音視頻、網絡社交等網絡服務提供者應當針對未成年人使用其服務設置相應的時間管理、權限管理、消費管理等功能。學校、家長應當進一步規(guī)范未成年人使用網絡的行為,加強對未成年人的引導和監(jiān)督。

就事論事

防止“熊孩子”打賞 監(jiān)管還要持續(xù)加強

來自法院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顯示:由未成年人非理性消費所引發(fā)的游戲、直播充值、打賞退費等糾紛案件正逐年上升。造成此類亂象,應該說網絡平臺、家長和學校都有責任。

首先,網絡平臺雖然普遍設置了“未成年人模式”,但大多流于形式,成了可以輕易繞開的“馬奇諾防線”。其實“未成年人模式”不只是網絡平臺基于社會責任的自發(fā)選擇,還是必須履行的法律義務。有關部門要進一步細化相關法律條文、持續(xù)開展專項整治行動、完善技術防御措施,并加大對違法違規(guī)行為的懲處力度,以倒逼平臺優(yōu)化和落實未成年人模式,切實為未成年人用網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其次,未成年人家長監(jiān)管不力、學校網絡素養(yǎng)教育不夠也是導致亂象的重要原因。未成年人心智發(fā)育尚不成熟,缺乏正確價值觀和消費觀念,自控能力較差。作為教育第一責任人,家長有責任和義務引導孩子正確使用網絡,必須密切關注孩子在網絡上的行為,并加強監(jiān)管和教育,使其了解網絡消費的規(guī)則和風險,不能在巨額打賞發(fā)生后將責任一推了之。社會公眾也不應過度強調平臺的退款義務,卻忽視了家長的監(jiān)管責任。

近日,中國互聯(lián)網協(xié)會發(fā)布《未成年人網絡游戲服務消費管理要求(征求意見稿)》,針對未成年人游戲消費退費糾紛,明確劃分了網絡游戲服務提供者、監(jiān)護人等責任方的擔責比例。這其實從“充值打賞”層面進一步明晰了各方法律責任。當有關部門、司法機關、平臺企業(yè)以及監(jiān)護人、學校等各方形成合力,切實拿出責任心和務實行動,未成年人才能真正擁有健康、有序、安全的網絡消費環(huán)境。萬恒


以上文章轉載自互聯(lián)網,版權歸原創(chuàng)者所有。如有來源標注錯誤或者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我們將及時處理。

 

【刷新頁面】【加入收藏】【打印此文】 【關閉窗口】
上一篇:在洪水圍困前一起撤離:梅州暴雨后居民轉移與互助的幾個片段 下一篇:走,當兵去!
 
   友情鏈接:遼寧省紀檢最高檢中央紀檢監(jiān)察民主與法制網中國政府網遼寧省人民政大連市人民政瓦房店市人民
協(xié)會榮譽 | 會長致辭 | 協(xié)會簡介 | 機構設置及職責范圍 | 協(xié)會職能 | 聯(lián)系我們
大連瓦房店市市場協(xié)會 2007-2013 @ All Rights Reserved 遼ICP備13013779號-1
郵件:2931180103@qq.com 電話:0411-85595991  地址:遼寧瓦房店市   技術支持:瓦房店匯杰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