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69_麻豆国产激情在线观看_欧美日韩一区三区不卡在线_亚洲一级二级三级免费观看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 繁體中文
你好,歡迎光臨大連瓦房店市市場協會網站  
網站首頁關于我們政府動態(tài)協會相關文件維權服務會員單位協會章程攝影作品資源下載留言咨詢
您現在的位置:大連瓦房店市市場協會 > 服務常識 > 生活
用戶名:
密 碼:
   
忘記密碼?點這里重設
     服務常識
     服務常識 > 生活
 
狐大醫(yī)|吃得多卻餓得快?不是消化好,盡早排查是不是這4種疾病
來源:搜狐健康 點擊數:1338次 更新時間:2022/3/26 9:17:02

吃得多,餓得快?或是身體在“求救”

出品|搜狐健康

來源|山西省中醫(yī)院內分泌科 高文莉

編輯|詹達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吃飯是人之頭號大事。

電視劇《老農民》中一位大飯量老農哥,外號“吃不飽”,滿滿一鍋大饅頭,吃完了連半飽都沒有。不少人在判斷健康狀況時總是用“能吃能睡”來衡量,并且認為“吃得多、餓得快”是好事,說明新陳代謝快,消化系統(tǒng)功能好。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一、生理原因

一般情況下我們吃進肚子里的食物大概需要2~3小時的消化時間,飯后3-4小時才會出現饑餓感,當然這也與你吃的食物種類有關,如果你吃的都是一些碳水和蔬菜,消化時間就快一些。如果你吃的是一些高蛋白高脂肪的高熱量食物,那么消化速度就比較慢,消化時間就比較慢一些。

1.蛋白質攝入不足

攝入蛋白質過少,即蛋白質占熱量來源比例低于15%時,人容易產生饑餓感,蛋白質是一種大分子物質,消化起來相對較慢,一般需要1.5~4小時,比如豆?jié){牛奶的流質,蛋白質就比較容易消化。而雞蛋、牛肉、雞肉等含蛋白質較豐富的食物,完全消化可能大概就需要4小時左右的時間。如果你蛋白質沒有吃夠,就容易餓的快。這并不是你消化好的表現,而是身體能量攝入不足的表現。

建議:正常情況下,每人每天的蛋白質攝入量應該為體重(千克)×1.2-1.5克。以50kg的人為例,每天蛋白質攝入量應在70g左右。

2.吃的太精細

血糖不穩(wěn),驟升驟降是影響?zhàn)囸I感的重大因素,米飯,饅頭,面條,面包,都屬于精致碳水。這些食物經過精細化加工之后,里面的營養(yǎng)物質已經大大被破壞,極容易被身體消化吸收。很容易導致餐后血糖迅速升高,胰島素水平隨之升高,造成血糖下降過快,容易出現強烈的饑餓感。

建議:主食粗細搭配,普通人群可以用1/3-1/2的粗雜糧替代精米白面。

3.睡眠不足

當人睡眠不足時,容易讓身體產生疲勞感,而身體會進一步產生對能量的需求,產生空腹的感覺。而讓人產生飽腹感的激素——消瘦素分泌的減少,則更容易讓人產生“我還想吃”的沖動。

建議:每晚盡量在11點前睡覺,保證7-9小時的睡眠。

4.壓力過大

壓力性肥胖很多人都知道。壓力大的人感覺吃了東西之后,整個人心情會好起來,仿佛壓在身上的壓力也會短暫的煙消云散。壓力大,吃了東西之后,胃腸壓力更大。壓力太大會刺激大腦分泌激素從而抑制胰島素的作用,使體內的糖分無法很好地被吸收,從而發(fā)出饑餓的信號。

建議:不要通過進食來緩解壓力,要通過運動來緩解壓力。

二、病理原因

1.甲亢

甲亢患者由于新陳代謝比較旺盛,消耗蛋白質、脂肪以及碳水化合物的速度也比較快,同時大量的熱量也會丟失,細胞長期處于饑餓狀態(tài),就容易出現食量大增,餓的快的問題。

2.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由于體內的糖代謝紊亂,導致胰島素分泌紊亂,無法把身體里攝入的糖分完全轉化成能量進行消化,所以就容易出現饑餓感。

3.肝病

肝臟也是調節(jié)血糖的一個重要器官,肝病患者不能正常釋放肝糖原來調節(jié)血糖,患者就容易出現低血糖的問題,也會出現饑餓感。

4.胃酸分泌過多

有的人由于胃酸分泌過多,胃酸產生刺激,老有一種饑餓的感覺。

總之,我們在平時的飲食中,如果吃很多,但是依然很容易饑餓,也有可能是身體出現了異常,不要以為這是好事,要及時去醫(yī)院做相關的檢查,以免拖出大問題。

【刷新頁面】【加入收藏】【打印此文】 【關閉窗口】
上一篇:莫要生氣!這些疾病都是被“氣”出來的! 下一篇:MU5735,“記得跟我們回家”
 
   友情鏈接:遼寧省紀檢最高檢中央紀檢監(jiān)察民主與法制網中國政府網遼寧省人民政大連市人民政瓦房店市人民
協會榮譽 | 會長致辭 | 協會簡介 | 機構設置及職責范圍 | 協會職能 | 聯系我們
大連瓦房店市市場協會 2007-2013 @ All Rights Reserved 遼ICP備13013779號-1
郵件:2931180103@qq.com 電話:0411-85595991  地址:遼寧瓦房店市   技術支持:瓦房店匯杰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