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
夏至已過,馬上就要進入一年中最熱的三伏天。烈日當頭,燥熱難耐,能及時喝上幾口冷飲,吃上幾塊冰鎮(zhèn)西瓜,怎一個“爽”字了得。傍晚時分相約好友路邊喝著冰飲,擼著小串,又是夏日里獨有的美好,但在暢飲豪吃的時候別忘了病從口入,一定要做到健康飲食。
圖片
下面介紹兩個真實的案列,以提醒大家注意飲食安全。
案例一:一位朋友前段時間突然出現(xiàn)高熱、肌肉酸痛、渾身乏力,還伴有惡心和腹瀉等癥狀,口服抗生素未見好轉,無奈下堂堂七尺男兒跑到醫(yī)院扎針輸液,痛苦的煎熬三天后終于病情得到了控制。回想病因,發(fā)病前曾吃過冰箱里冷藏兩天的幾塊西瓜。
案例二:如果說一個健康成年人感染后及時治療3天可能見好,但對于孕婦就不會那么簡單了。去年7月份某天,我院手術室急診剖宮產一位發(fā)熱、腹瀉孕媽,而孕周只有29周。這種情況產兒科都清楚,孩子宮內感染的可能性極大,而且出生后窒息,發(fā)展為早發(fā)敗血癥、感染性休克的風險極高,所以術前做好了充分搶救準備。果然不出所料,孩子出來不哭,自主呼吸微弱,立即給予氣管插管等搶救處理后轉至新生兒重癥監(jiān)護病房。我看到孩子的時候已是生后1小時余,新生兒科主任帶領著大家正持續(xù)著搶救?吹降牡谝谎畚也唤@訝地問“還有生命體征嗎?”因為孩子全身皮膚已成花斑樣,雙眼緊閉,沒有一絲肢體活動,氣管插管里涌出一注鮮紅的血液,心電監(jiān)護顯示的心率數值告訴我孩子的心臟還跳動著。經過全科醫(yī)護人員日夜堅守,強有力的各系統(tǒng)綜合治療,5天后寶寶終于膚色好轉,開始消腫,也有了自主活動。好在腦脊液檢查未合并腦炎,住院治療6周后孩子順利出院;而另一邊的媽媽也是經歷了強力的抗感染后方轉危為安。而導致母子驚險經歷的是因為前一天涮火鍋吃了未完全熟的肉導致的。
以上兩起均為食源性感染。
食源性感染主要發(fā)生于第三、四季度,其中8-9月份是高發(fā)期。首位發(fā)病人群為小于3歲嬰幼兒,其次是60歲以上老人。暴露食品最高的為肉與肉制品,其次是水果類及其制品,蛋類、奶類。主要食源性致病菌為沙門氏菌、李斯特菌、大腸埃希菌、彎曲菌等,而其中對于婦嬰而言殺傷力最強的莫過于李斯特菌。
圖片
下面簡單介紹一下被稱為“冰箱殺手”的嚴重致病菌——李斯特菌。
李斯特菌是一種兼性厭氧菌,絕大多數為食物源性致病。一旦感染李斯特菌,輕則發(fā)燒、肌肉疼痛、惡心、腹瀉等流感樣癥狀,重則出現(xiàn)頭痛、頸部僵硬、身體失衡和痙攣等腦炎表現(xiàn)。孕婦感染該菌常于妊娠后期,70%感染孕婦在孕35周前分娩,22%發(fā)生胎死宮內和新生兒死亡。而新生兒則易出現(xiàn)敗血癥、感染性休克、腦膜炎,病死率可達50%-100%。妊娠期治療可防止胎兒李斯特菌感染,治療通常選氨芐西林或青霉素類抗生素。
如何避免李斯特菌感染呢?
1.避免食用未完全熟的肉制品、蛋制品、海鮮等,生熟食品不要混放。
2.避免飲用未經巴氏消毒的奶及奶制品。
3.避免食用冷藏時間長的非密封保存的食物,同時避免反復冷藏;建議冷藏時間少于3天,而像涼菜、切開的瓜果最好不超過1天。
4.剩余食物在2小時內放入冰箱冷藏,最好用有蓋的淺容器來裝。
5.保證冰箱溫度,建議冷藏層不高于4℃,冷凍層不高于-18℃。
6.定期清潔冰箱,建議每隔2-3個月徹底清潔一次。
文字|新生兒科 詹實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