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新聞傳媒集團記者 常婷
7月23日迎來大暑節(jié)氣,意味著天氣將炎熱至極!按笫睢笔且荒曛刑鞖庾顭帷駳庾钪氐臅r節(jié),我市的中醫(yī)專家提醒,此時節(jié)養(yǎng)生保健的重點是“防暑”和“祛濕”。
市友誼醫(yī)院中醫(yī)科主任徐業(yè)表示,最重要的是做好防暑降溫工作。避免在高溫下長時間工作;外出做好防曬,備上充足的水,亦可隨身攜帶藿香正氣水、風油精等防暑降溫的藥品應急,也可以攜帶裝有丁香、藿香、佩蘭、艾草等清暑除濕避穢的香囊藥包。
醫(yī)生提醒,除了防中暑,也應避免陰暑傷人。中醫(yī)認為陰暑是“避暑乘涼得之”,即酷暑時,人們往往貪涼,乘涼時間過長,露宿太多或運動勞作后立即冷水澆頭沖身,快速飲冷飲,或久臥空調房間及對著風扇直吹,出現惡寒頭痛,四肢酸痛等或伴沉重感,或伴嘔吐腹瀉等癥狀。陰暑也是中暑的一種,病程長,癥狀不像常見的中暑那樣明朗化和發(fā)病急驟,老人、兒童、體質較弱者易患。一旦患有陰暑,治療上宜用辛溫解表之法,可選用藿香正氣水內服,或用中藥香薷、桔梗、杏仁、陳皮、藿香等,水煎內服等,嚴重者及時就醫(yī)。
大連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yī)院中醫(yī)科主任姚娓表示,大暑節(jié)氣暑濕之氣較重,人易出現食欲不振、脘腹脹滿、肢體困重等現象。飲食方面宜多吃燥濕健脾、益氣養(yǎng)陰的食物。可用橘皮10g(鮮皮加倍),加適量冰糖,用開水沖泡后代茶飲,常飲可起到理氣開胃、燥濕化痰的功效。大暑時人體出汗較多,容易耗氣傷陰,在飲食上除了多喝水、常食粥、多吃新鮮蔬菜水果以外,還應多食用益氣養(yǎng)陰的食物,如山藥、大棗、蜂蜜、蓮藕、百合等。鴨肉也是大暑時節(jié)進補的佳品。
大暑時節(jié)人們可根據自身體質特點選擇合適的運動方式,但總的原則是強度不宜過大。對于身體健康的人來說,運動強度以運動后適量出汗、身體有舒服的暢快感為度;中老年人則以活動時不感覺到疲乏為度。另外,也可做“靜坐轉頸叩齒功”,具體做法是:坐位,雙拳撐地,頭部向肩部方向扭動,遠視,左右方向各做20次。叩動牙齒40次,調息,津液咽入丹田10次。
食補方子:
1.綠豆南瓜湯
食材:綠豆50g,老南瓜500g,食鹽少許。
做法:綠豆清水洗凈,趁水氣未干時加入食鹽少許(3克左右)攪拌均勻,腌制幾分鐘后,用清水洗凈。南瓜去皮,切成2厘米方塊待用。鍋內加水500毫升,燒開后,先下綠豆煮沸2分鐘,淋入少許涼水,再煮沸,將南瓜入鍋,文火煮沸30分鐘,至綠豆開花,加入食鹽調味即可。
功效:綠豆甘涼,清暑、解毒、利尿,配以南瓜生津益氣,是夏季防暑最佳膳食。
2.薏苡仁冬瓜豬肉湯
食材:薏苡仁10g,扁豆10g,陳皮5g,冬瓜500g,豬肉400g,生姜適量。
做法:豬肉洗凈切塊、焯去血水備用。薏苡仁、扁豆、陳皮洗凈,冬瓜洗凈切塊,生姜切片。上述材料一同放入砂鍋,加適量清水,大火煮沸,小火熬1.5小時,調入食鹽即可。
功效:具有健脾祛濕的功效,適用于夏季暑濕的保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