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癌圖騰
2022年3月,英國癌癥雜志(BJC)上發(fā)表了一項長達30年的隨訪發(fā)現, 胰島素抵抗、高胰島素血癥和進展為糖尿病,都會增加癌癥風險。
研究發(fā)現,糖耐量正常、糖耐量受損和糖尿病患者的癌癥發(fā)病率分別為每千人每年6.06、6.77和7.18人。
研究人員指出,該研究證實糖尿病、高血糖和高胰島素血癥與癌癥有明確關聯。
分析發(fā)現, 與正常人相比,糖耐量受損和糖尿病患者的癌癥風險分別增加77%和2.34倍。 一旦糖耐量受損進展為糖尿病,患癌癥的風險就會加倍。
研究還表明,在血糖波動大的人群中,血糖水平的升高與癌癥的發(fā)生顯著相關,但在血糖波動小的人群中沒有發(fā)現這種關聯,這也提示, 糖友更應該注意控制好血糖。
2020年4月刊發(fā)的一項“中國人群糖尿病患病率的全國流行病學調查”,抽樣分析了2015-2017年間中國大陸31個省級行政區(qū)共75880名居民的糖尿病患病率數據,結果發(fā)現:
1. 近一半的成人血糖異常
我國成人居民的糖尿病總標準化患病率為12.8%,糖尿病前期的標準化患病率35.2%。
2. 年齡越大,糖尿病患病率越高
男性和女性的患病率均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加:40歲后的糖尿病患病率明顯急劇上升;
糖尿病前期的情況更不容樂觀,18-29歲人群中患病率已達到20.2%,40歲后人群中更是超40%處于糖尿病前期。
3. 北方整體患病率最高
包括確診和糖尿病前期在內,整體患病率北方最高,其次為西南、東北、南部、中部、東部和西北地區(qū)。
有個好血糖,這4點要知道
1. 進食第一口吃什么很重要
大魚大肉,高蛋白、高糖、重油鹽,不利于血糖健康。此外,吃飯順序也會影響血糖波動。
有研究指出, “蔬菜-蛋白質肉類-主食”的吃飯順序,控制餐后血糖的效果是最好的。 總之,主食要放最后吃;如果無法接受,那么先吃蔬菜,然后再一口肉一口飯地吃,也足夠好。
建議平時多試試“江南飲食”:
1)增加粗糧,減少精米精面;
2)推薦植物油,低溫烹飪;
3)增加白肉、減少紅肉,推薦豆制品;
4)蔬菜多多益善,保證適量水果;
5)推薦適量堅果、奶類;
6)強烈推薦蒸、煮、涮的烹飪方式。
2. 睡眠不足也會影響血糖
長期睡眠不足可引發(fā)一系列負性生理改變,如交感神經興奮、應激系統(tǒng)啟動,體內皮醇、腎上腺素等“升糖激素”分泌增加,還會引起胰島素抵抗。
而胰島素抵抗使人體內胰島素促進葡萄糖攝取和利用的效率下降,機體代償性地分泌過多胰島素產生高胰島素血癥,以維持血糖穩(wěn)定。這種狀況如果長期得不到改善,就可能引發(fā)糖尿病。
3. 運動真的可以改善血糖
很多內分泌科醫(yī)生都提到過,“肌肉是良好的降糖劑”。有些降糖藥一片的控糖效果還不到1,而一項有效運動的降糖效果可達1.8。就是說有效運動的抗糖效果甚至可能優(yōu)于某些藥物治療手段。
以中等強度的有氧運動為主,結合小強度抗阻運動,這樣可以更好地達到降糖效果。有氧運動可以消耗能量,像太極拳、慢跑、廣場舞、快步走等。練啞鈴、肌力訓練帶等抗阻運動能減少脂肪,促進肌肉增長,提高骨骼肌抗氧化能力,改善胰島素抵抗,讓降糖藥物療效更顯著。
4. 胖在肚子是最危險的
一般腰粗、肚子大的人,得糖尿病的風險會高。健康時報記者曾采訪過一位內分泌科醫(yī)生,談到糖尿病,他第一個強調的就是——腹型肥胖!
2014年青島疾控中心發(fā)布的一項研究《中心性肥胖與糖調節(jié)受損、2型糖尿病的關系》中指出,中心性肥胖導致的腰臀比異常,與血糖調節(jié)異常和2型糖尿病的發(fā)病都有關。
由原衛(wèi)生部疾 病控制司編寫的《中國成人超重和肥胖癥預防控制指南》明確規(guī)定,男性腰圍≥85厘米,女性腰圍≥80厘米即為超標。
文章來源:健康時報 轉自:醫(yī)世象 2022-09-28
本文轉載自其他網站,不代表健康界觀點和立場。如有內容和圖片的著作權異議,請及時聯系我們(郵箱:guikequan@hmkx.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