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發(fā)表在JAHA雜志上一項系統(tǒng)綜述分析表明,全身性和中心性肥胖均增加心衰風險。
研究分析了35項在普通人群中進行的體質成分和心衰風險的前瞻性研究,共113萬參與者及34222例心衰患者,量化了肥胖指標與人群中心衰風險的關系。
結果顯示,體重指數(shù)(BMI)每增加5 kg/m2,心衰風險增加42%,腰圍每增加10 cm,心衰風險增加28%,腰臀比每增加0.1,心衰風險增加33%。
在BMI超過 24 kg/m2、腰圍超過90 cm或腰臀比超過0.9,心衰風險呈對數(shù)線性增加。
BMI和腰圍與心衰的相關性在男性中比女性更強,但腰臀比在兩性中的相關性相似。在<65歲的人群中,所有肥胖指標與心衰的相關性比老年人群更強。
較高的體脂百分比患心衰的風險高5%。腹部脂肪增加與心衰顯著相關,主要是由于內臟脂肪(VAT),皮下脂肪組織(SAT)與心衰不相關。
內臟脂肪每增加100 cm3,心衰風險就會增加8%。心包脂肪體積每增加10 cm3,心衰風險增加8%。
研究者分析,內臟脂肪、心包脂肪和血管組織分泌促炎細胞因子,導致微血管內皮功能障礙和血管順應性降低,心內壓力升高,導致進一步肥大、偏心重塑,加劇了心功能惡化。
在心衰亞型中,與射血分數(shù)降低的心衰(HFrEF)相比,射血分數(shù)保留的心衰(HFpEF)與肥胖的相關性更強。
HFpEF與一般性肥胖指標相關性更強,而HFrEF與中心性肥胖指標(如腰圍或腰臀比)的相關性更強。
此外,與HFrEF相比,心包脂肪與HFpEF的相關性更強。
肥胖增加HFpEF風險主要與血容量增加、血壓升高、心臟充盈壓升高、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tǒng)激活和動脈硬化有關,這會導致左心室質量增加、心肌向心重構和肥大。
肥胖與HFrEF風險相關可以通過脂毒性對心肌纖維的抑制作用、以及心包脂肪組織的致心律失常特性來解釋。心肌細胞和心外膜組織中的脂質積聚導致線粒體功能障礙和心肌細胞凋亡。這種脂毒性與左心室重構有關。心房和傳導組織周圍脂肪組織的積聚與心律失常風險增加有關。
來源:Body Composition and Risk of Incident Heart Failure in 1 Million Adult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Dose-Response Meta-Analysis of Prospective Cohort Studies.J Am Heart Assoc. 2023;12(13):e029062.
轉載: 請標明“中國循環(huán)雜志”
關于非法網站冒用我刊名義進行征稿的特別提醒
近期我們發(fā)現(xiàn)一些網站冒用“中國循環(huán)雜志”名義征稿,并承諾“職稱論文權威快速發(fā)表”。
我刊鄭重提醒各位作者,向《中國循環(huán)雜志》投稿,一定要登錄中國循環(huán)雜志官方網站:
http://www.chinacirculation.org
進入“作者投稿”,在“作者投稿管理平臺”中投稿。
本刊聯(lián)系電話:010-68331974
http://chinacirculation.org/WX/home/zxd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