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飯七分飽”人人都知道,但在美食的誘惑下,卻不是人人都能做到。有人頓頓大快朵頤,享受美食帶來的快樂,卻不知道,頓頓飽餐的危害漸漸出現(xiàn)。
長期吃太飽有4大危害
食物供給身體所需要的各類營養(yǎng)物質,對維持我們的身體健康有重要意義,但如果吃得太多,超出了身體的需要,也會對人體產(chǎn)生危害。長期吃得太飽,容易對人體造成以下傷害。
1、導致肥胖
長期吃得太飽,會導致身體攝入大量多余的熱量,這些熱量消耗不掉會被轉化為脂肪儲存在體內,導致人體超重、肥胖。如果患有基礎疾病,吃太飽還會導致病情加重。例如,患有冠心病吃太飽容易誘發(fā)心絞痛;患有高血壓吃太飽容易導致血壓短時間內升高;患有糖尿病吃太飽會導致餐后血糖升高。
2、誘發(fā)消化系統(tǒng)疾病
長期吃太飽會增加消化系統(tǒng)負擔,胃需要分泌大量消化液來消化食物,過多的胃液有可能反流進入食管,引起胃灼熱。胰臟和肝臟會分泌更多的胰島素、消化酶和膽汁來促進食物消化。腸道不僅需要分泌更多的消化液,腸道菌群在分解食物的過程中還會釋放出更多氣體,導致腹脹。
長期吃太多,胃始終處于飽脹狀態(tài),會導致胃分泌更多胃液來消化食物,這會導致胃粘膜破壞、胃灼熱、消化不良等問題。如果還存在飲食不規(guī)律等問題,會導致胃潰瘍、胃糜爛等。
3、影響大腦功能
胃內充滿食物時,人體血液會優(yōu)先供應胃腸道來消化食物,大腦血液供應會相對減少,人就會容易困倦、反應遲鈍。有研究顯示,人在飽食狀態(tài)下海馬體產(chǎn)生神經(jīng)元的數(shù)量會明顯減少,而海馬體具有學習和記憶功能,這也佐證了長期吃太飽會影響大腦功能。
4、誘發(fā)心血管疾病
經(jīng)常吃得太飽會導致血脂、血壓、血糖升高,患有高血壓、冠心病、高血脂、糖尿病等疾病的可能性也會更大。
如何確定自己是七分飽
七分飽指的是對食物并沒有太強的欲望,雖然沒有感覺很飽,但此時把食物拿走也不會覺得餓。一般以當頓飯不餓,到第二餐之前不會提前太久覺得餓,為七八分飽的標準。如果第二餐之間提前感覺餓,可以適當增加飯量。
在吃飯時做到以下幾點,有助于避免多吃:
1、進食期間不要看電子產(chǎn)品或和朋友聊天;
2、盡量做到細嚼慢咽,吃飯時間維持在20分鐘左右是合理的;
3、建議吃飯以湯類、蔬菜、肉類、主食為進餐順序;
4、食物的選擇以高飽腹感、低脂肪為準,食物總量不要過多。
吃飯只吃七分飽,可以預防肥胖,減少氧化應激,延緩衰老,降低身體炎癥水平,對身體健康有很大幫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