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許家印資料圖,他被限制高消費
天眼查App顯示,3月18日,因未按執(zhí)行通知書指定的期間履行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的給付義務,許家印及中國恒大新增一則限制消費令,涉及借款合同糾紛案件,申請人為湖北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咸寧分行。
天眼風險信息顯示,中國恒大目前存在11條被執(zhí)行人信息,被執(zhí)行總金額超85億元。此外,恒大地產集團有限公司存在數百條被執(zhí)行人信息,被執(zhí)行總金額達數百億,恒大集團有限公司也存在上百條被執(zhí)行人信息,被執(zhí)行總金額超百億。
圖為許家印及中國恒大新增一則限制消費令截圖
此前報道
恒大兩年虛增收入5640億,許家印等受罰
因涉嫌債券信披違規(guī)被立案調查,至今約8個月,恒大地產和許家印迎來了證監(jiān)會的調查結果。
圖為恒大地產發(fā)布的公告截圖
3月18日晚,恒大地產公告稱,于近日收到證監(jiān)會行政處罰及市場禁入事先告知書(處罰字〔2024〕36號)(以下簡稱為“《事先告知書》”),由于恒大地產披露的2019年、2020年年報存在虛假記載,公開發(fā)行公司債券涉嫌欺詐發(fā)行,同時未按照規(guī)定報送有關報告或者履行信息披露義務等違法違規(guī)行為,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證券法》等相關規(guī)定,證監(jiān)會責令恒大地產改正,給予警告,并處以41.75億罰款;對包括許家印、夏海鈞、潘大榮、柯鵬等在內的多位恒大時任高管給予警告,并處以4700萬元-300萬元不等的罰款。
不止于此,由于許家印決策并組織實施財務造假,手段特別惡劣,情節(jié)特別嚴重,夏海鈞組織安排編制虛假財務報告,手段特別惡劣,情節(jié)特別嚴重,根據《證券法》和2015年《證券市場禁入規(guī)定》(證監(jiān)會令第115號)等的規(guī)定,證監(jiān)會擬決定對許家印、夏海鈞采取終身證券市場禁入措施。
同時,潘大榮組織統(tǒng)籌年報財務造假工作,潘翰翎組織實施了2019年財務造假相關工作,行為惡劣,情節(jié)較為嚴重,根據《證券法》和2015年《證券市場禁入規(guī)定》等相關規(guī)定,證監(jiān)會擬決定對潘大榮、潘翰翎采取十年證券市場禁入措施。
據《事先告知書》披露,恒大地產通過提前確認收入方式財務造假,導致2019年恒大地產虛增收入2139.89億元,占當期營業(yè)收入的50.14%,對應虛增成本1732.67億元,虛增利潤407.22億元,占當期利潤總額的63.31%;
2020年恒大地產虛增收入3501.57億元,占當期營業(yè)收入的78.54%,對應虛增成本2988.68億元,虛增利潤512.89億元,占當期利潤總額的86.88%。
同時,恒大地產在2020年-2021年間發(fā)行的5筆公司債時,發(fā)行文件中分別引用了存在虛假記載的2019年、2020年年度報告的相關數據,涉嫌欺詐發(fā)行。前述5筆公司債發(fā)行金額共約208億元。
恒大地產被指兩年虛增收入5640億,圖為恒大廣告牌資料圖
此外,恒大地產2021年年度報告、2022年中期報告、2022年年度報告的披露日均超過規(guī)定報送并公告日;恒大地產自2020年1月1日以來,共有1533筆重大訴訟仲裁事項(涉案金額5000萬以上)未按規(guī)定及時予以披露,涉及金額4312.59億元;并有超2900筆未能清償到期債務未按規(guī)定及時予以披露,涉及金額2785.31億元。
《事先告知書》顯示,上述違法事實,有恒大地產年度報告、債券募集說明書、信用評級報告、發(fā)行結果公告、財務資料、情況說明、相關當事人詢問筆錄等證據證明。
針對恒大地產2019年度、2020年度報告虛假記載的違法行為,恒大地產時任董事長許家印全面管理恒大地產各項業(yè)務,授意其他人員虛增恒大地產年報業(yè)績,手段特別惡劣,情節(jié)特別嚴重,是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同時作為實際控制人組織、指使實施上述違法行為;中國恒大時任董事局副主席兼總裁夏海鈞,實際統(tǒng)籌管理恒大地產日常經營事務,組織安排編制虛假財務報告,手段特別惡劣,情節(jié)特別嚴重,是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中國恒大時任財務總監(jiān)潘大榮,實際負責恒大地產的財務審計,組織統(tǒng)籌年報財務造假工作,行為惡劣,情節(jié)較為嚴重,是其他直接責任人員。
此外,恒大地產時任副總裁兼財務中心總經理、恒大汽車集時任副總裁潘翰翎,曾任恒大地產經營中心負責人,參與實施了2019年財務造假相關工作;恒大地產時任總裁柯鵬,負責恒大地產日常經營管理工作,參與審議恒大地產2020年年度報告并簽字,是其他直接責任人員;恒大地產時任副總裁錢程,參與審議恒大地產2020年年度報告并簽字,是其他直接責任人員。
恒大地產是港股上市的中國恒大(03333.HK)的境內主體,1997年在廣州成立,也是恒大地產的業(yè)務主體。公開信息顯示,恒大地產在包括廣州、北京、上海、天津、重慶、深圳、合肥、濟南、沈陽等在內的139個主要城市擁有大型房地產項目擁有房地產項目近300個。
早在中國恒大2023年補發(fā)2021年報、2022年報時,業(yè)內已出現了對其財務真實情況的質疑。
據中國恒大年報,截至2021年末,其合同負債(預收賬款)為9743億,而上年同期則僅有1857億;2022年底,其賬面合同負債仍有7210億。這一巨額變動源于銷售結轉時點的變化。
根據香港會計準則,早年房企銷售之后,將資源計入預收賬款,需要等到項目竣工交付之后才可以結轉為營收。在2017年,香港會計準則調整,賦予企業(yè)在確認結轉上更大的自主權,即項目可以不交付便結轉為營收,同時,將過去的預收賬款改為合同負債。
中國恒大自2017年起開始采用激進的結轉方式,將每年預售的資源大量確認為當期營收和利潤,實現了2017、2018和2019連續(xù)三年的利潤暴漲。
中國恒大在2021年重新對收入確認時間進行會計處理變更時稱,“在2021年以前,本集團認為客戶接受物業(yè)或根據銷售合約被視為物業(yè)已獲客戶接受(以較早者為準)時確認收益。但自2021年以來,由于本集團逐漸陷入流動資金困難,本集團認為納入獲得項目竣工證書或業(yè)主占用作為收益確認的額外條件將更佳反映本集團的狀況,且更具實際操作性”。
通過這一會計處理變更,中國恒大意將過去幾年確認的收入,重新回撥為合同負債,調整涉及金額約為6643億元(不含稅)。經調整后,便出現了2021年底合同負債突然暴漲,對應的,股東權益則由2020年末的3504億猛然下降至-4731億元,出現了資不抵債的局面。
在這一調整曝光后,業(yè)內對中國恒大此前對銷售收入確認方式提出了質疑。某上市房企投資者關系負責人評論稱,恒大過往的收入確認可能存在“早確認、多確認”的問題,在當年形成利潤,但成本還沒完全產生,盈利后就拼命分紅。但在2021年爆雷之后,這種寅吃卯糧的方式難以為繼。亦有業(yè)內人士認為,中國恒大可能存在違規(guī)會計處理、粉飾業(yè)績、財務造假等諸多問題。
以上文章轉載自互聯網,版權歸原創(chuàng)者所有。如有來源標注錯誤或者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將及時處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