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乒協官網截圖
近期,公安機關會同相關部門依法打擊整治體育領域“飯圈”違法犯罪行為。對此,中國乒乓球協會8月17日在官網發(fā)布聲明表示堅決支持,并強烈譴責任何違法犯罪行為。
中國乒協在聲明中說,“飯圈”亂象已經嚴重干擾中國乒乓球隊的正常訓練和比賽,對運動員、教練員與管理人員的工作、生活、家庭產生了極其負面的影響,更造成了惡劣社會影響。針對在網絡空間以及其他社會公共場所,任何對中國乒乓球隊或其成員進行辱罵、詆毀、誹謗或其他形式的惡意攻擊行為,協會將依法收集證據,并追究相關組織和人員的法律責任。
中國乒協表示,作為一支充滿團結精神的隊伍,中國乒乓球隊衷心感謝社會各界人士的關心與厚愛,并期望與大家攜手合作,共同營造清朗網絡空間。中國乒乓球協會將繼續(xù)致力于中國乒乓球事業(yè)健康發(fā)展,進一步弘揚新時代中華體育精神的新風貌,助力體育強國建設,全力為祖國和人民贏得更大的榮譽。
延伸閱讀
體育圈是如何染上飯圈病的?
8月3日,法國,巴黎奧運會乒乓球女單決賽,陳夢4-2戰(zhàn)勝孫穎莎獲得金牌(圖/新華社)
一
8月6日晚上,北京市大興公安分局發(fā)布信息:接群眾舉報,在巴黎奧運會乒乓球女單決賽后,有網民在微博平臺發(fā)表詆毀運動員和教練員信息。對此,警方迅速開展調查,將犯罪嫌疑人賀某某(女,29歲)抓獲。
據網友反映,賀某某在賽后捏造“黃謠”,詆毀決賽中獲勝的陳夢。
很顯然,賀某某就是所謂的“飯圈”一員。
8月3日,陳夢與孫穎莎在奧運乒乓女單決賽中會師。
從直播的現場情況來看,看臺上有大量粉絲舉著“孫穎莎加油”的橫幅和道具,為孫穎莎瘋狂應援,時有歇斯底里的喊叫聲。最讓電視機前的中國觀眾錯愕的是,陳夢失誤時竟有人叫好,得分時竟有人喝倒彩。
更瘋狂的場景發(fā)生在賽中和賽后的社交媒體上,出現了大批攻擊運動員和教練組成員的侮辱性言論。8月4日,微博官方對300余個違規(guī)賬號視程度予以階段性禁言甚至永久禁言處置。
一時間,舉國輿論嘩然,很多國人第一次知道了“飯圈”這個詞,深深震驚于飯圈文化的瘋魔無度。
讓很多人都在困惑不解的是,起源于娛樂圈的飯圈文化,是何時侵入體育尤其是國乒的,是何時“如決江河,沛然莫之能御”的?
二
今日看似眾星捧月的孫穎莎,也曾經是飯圈文化的受害者。
2021年5月,中國乒乓球協會公布了東京奧運會的參賽運動員名單,決定由孫穎莎和陳夢參加女子單打。對于沒有選擇劉詩雯而選擇了孫穎莎的決定,惹怒了劉詩雯某些極端的粉絲。
在孫穎莎的微博下,他們用飯圈慣用的那一套拉踩行為對她進行攻擊,留下許多不堪入目的評論。
更夸張的是,這些飯圈粉絲開始無差別攻擊,連推薦孫穎莎參賽的張怡寧也受到波及。
巴黎奧運會新科乒乓球男單冠軍樊振東,可能是最早的“人間清醒”者。
2021年9月13日,國乒隊從廣州出發(fā)前往西安參加全運會,大批粉絲云集機場,對著運動員近距離懟臉狂拍。當天,感到不適的樊振東通過球迷會的微博發(fā)聲:
賽場之外我是普通人,跟每個普通人一樣需要私人空間。
樊振東此時還說得比較客氣,沒有直接點名飯圈。
樊振東曾多次發(fā)表抵制飯圈文化的相關言論
一個多月后,也就是2021年10月17日,樊振東專門針對飯圈發(fā)表長文,希望球迷只關注賽場,網上發(fā)言要符合公序良俗:
一些‘飯圈’化的表達方式并不適合咱們這里,請大家只關注賽場,這是我作為運動員的心聲。
2022年大年初一,樊振東在給網友拜年時,再度炮轟飯圈:
無論線上線下,再次請求球迷們,不以為我好之名說不該說的話做不該做的事,跟我一起共同抵制任何形式的飯圈化言行。
樊振東苦口婆心地發(fā)聲時,國乒的飯圈化已有積重難返之勢。
最近,實在看不下去的鄧亞萍針對飯圈文化發(fā)聲:“只講喜歡誰,不用攻擊誰!”
但飯圈文化的“精髓”從來不僅僅在于“喜歡誰”,更在于“攻擊誰”。
甚至可以說,沒有攻擊和拉踩,就沒有飯圈。
2016年8月12日上午,里約奧運會男子乒乓球單打決賽。張繼科以0-4負于馬龍,獲得亞軍。
張繼科的粉絲怒了,果斷開撕。
從誰的技術好,誰得了大滿貫,甚至誰更帥,誰更有人氣,誰又有親和力……各個維度上,都要撕上一輪。
張繼科粉絲甚至翻出一篇論文,來論證馬龍偷師張繼科的技術。
這場動輒幾十萬上百萬轉發(fā)評論的爭論,在中國體育史上,可謂盛況空前,史稱“果蝶大戰(zhàn)”。
所謂“果蝶大戰(zhàn)”,“果姐”是指乒乓球運動員馬龍的粉絲群體“火龍果”,“蝶姐”則是張繼科的粉絲群體“蝴蝶”。
當時有人評論稱,這讓人想起了上世紀八十年代譚詠麟與張國榮的香港歌壇爭霸。
也因此,2016年,可以稱為中國乒壇飯圈元年。
與反感飯圈的樊振東相比,張繼科對飯圈文化或是有些樂在其中的。
畢竟,正是在飯圈的加持下,憑借著大批死忠粉,張繼科才有了打入娛樂圈的底氣和巨大的商業(yè)價值。張繼科全盛時期,曾先后代言十多個知名海內外品牌,并參與錄制了20多檔綜藝節(jié)目。
張繼科曾經感慨地說過:“以前去比賽,只有幾十個人看我,到了2016年后,哇,真像開演唱會一樣!
“果蝶大戰(zhàn)”最終消逝于2023年4月。
2023年3月底,“張繼科事件”爆發(fā),知名財經記者李微敖先是發(fā)帖爆料,后又公布了帶有張繼科簽名的欠條,指控其欠下巨額賭債,并將他人隱私視頻泄露給債主。事件震驚全國,加之當事人自帶的巨大流量,引起一場全民吃瓜的狂歡。最終,在蝶姐們“全網都在絞殺一個曾為國而戰(zhàn)的英雄”的哀鳴中,張繼科的公共形象全面土崩瓦解。
張繼科喜歡用“蝴蝶牌”乒乓球拍,與廠商長期合作綁定,因此粉絲們也就自稱“蝴蝶”。2023年4月5日,蝴蝶乒乓球拍宣布刪除張繼科肖像及聯名產品信息。
此后很長一段時間,張繼科從公眾視野中消失,直到最近才重新出現在社交媒體上,而“果蝶大戰(zhàn)”已成往事。
2017年6月,中國乒乓球公開賽(成都)第一天比賽,張繼科球迷舉著標語牌
三
早在2021年,《中國青年報》官方微信公眾號就轉發(fā)過一篇文章:《別讓這屆運動員,被飯圈毀了》。
但體育飯圈文化的形成,可能要從“那個不懂球的胖子”劉國梁說起。
2016年里約奧運會,一位網友在社交媒體上留言提問:“中國隊后面那個不懂球的胖子是官員嗎?看樣子全場就他不懂球……”
劉國梁就這么在不期然間,成為了“不懂球的胖子”。
這個梗迅速火爆全網。劉國梁坦然接受了這一稱號,在微博上自稱“那個不懂球的胖子”,一下就吸引了幾十萬的粉絲。
由此,劉國梁與國乒第一次見識到了社交媒體無遠弗屆的威力,決意以“個人IP”入手,全面提升國乒的影響力與商業(yè)價值。
國乒真正掌握了流量密碼,通過“張繼科醒醒”與“許昕示愛”等事件,在奧運比賽周的國乒相關話題閱讀量,達到了史無前例的3.1億。
今后,誰還敢說國乒沒有流量?
這也以另外一個維度證明了,2016年作為國乒飯圈元年的“權威性”。
當時我印象最深的一個段子是,借助日媒的報道,國乒又推出了兩大IP:“帝國破壞龍”馬龍與“帝國絕兇虎”張繼科。
再加上“大蟒” 許昕,國乒集齊了“龍虎蟒”的經典IP;此后,國乒又有意識地推出了養(yǎng)豬人陳玘、小胖樊振東、小棗劉詩雯、大寶貝丁寧等個人IP。
當然,“不懂球的胖子”才是最早也是最出名的IP。
2017年,國乒以挾個人IP矩陣之威勢,將當屆世錦賽的隊內直通選拔賽用商業(yè)包裝的方式推向市場,并命名為“地表最強12人賽”,迅速激起了市場的強烈追捧。
至此,國乒不僅有了成績,還有了贊助、綜藝與代言。
但凡事皆有代價。
飯圈就是國乒市場化的反噬。
既然要打造個人IP,流量化導向乃至吸引粉絲都是題中應有之義。
從劉國梁,到張繼科、馬龍,無論他們的個人意志如何,他們不可避免地成為了“流量偶像”,不可避免地有了各自的飯圈。
當時有一個很流行的梗叫“文體兩開花”,娛樂圈的飯圈文化也就自然平滑地轉移到了體育圈。
一開始,人們尚未覺察到飯圈的問題,甚至將其視作商業(yè)化的流量終極密碼;再后來,就是騎虎難下瞻前顧后。
直到2024年年初,國乒才正式與飯圈劃清界限。
2022年2月2日,在海南隨隊督導封閉集訓的中國乒協主席劉國梁放下狠話:要求大家思想一致,自覺抵制“飯圈文化”。
4月,國乒領隊何瀟在一個座談會上,再次重申國乒堅決抵制飯圈文化的決心。
一切為時已晚。在8月3日的奧運女單決賽中,飯圈對著陳夢、國乒、全國觀眾亮出了磨礪經年的獠牙。
作者張明揚系作家,著有《棄長安》《入關》等
以上文章轉載自互聯網,版權歸原創(chuàng)者所有。如有來源標注錯誤或者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將及時處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