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全國各地2025年藝術類專業(yè)統(tǒng)考
陸續(xù)開考
“藝考”再次成為眼下熱詞
而近年來
藝考培訓、招考的相關亂象
也隨之滋生
案 例
為讀名;ㄙM幾十萬
大連女孩小玲從小喜歡音樂,夢想考入北京的一所名校。2022年她為此前去北京租房,旁聽公開課,其間遇到同在一小區(qū)租房的該校女研究生賈蕓(化名)。聊天中賈蕓告訴小玲,藝考成績是學校老師說了算,若想順利考取名校需要“找關系”,并表示自己可以幫助小玲疏通。
小玲信以為真,先準備了三部蘋果手機作為送給藝考老師的見面禮。賈蕓又以輔導為名,以一小時2000元計算,收取了小玲十幾萬元的輔導費。后來,賈蕓告訴小玲,關系找好了,需準備40萬元辦事費用,為掩人耳目,會假托以40萬元的價格賣給小玲一架古箏。小玲媽媽東拼西湊了30萬元給了賈蕓,差下10萬元。
錢花出去了,結果小玲并未如愿考上北京的名校。更令她氣憤的是,今年5月,賈蕓把她起訴到大連經濟技術開發(fā)區(qū)人民法院,要求給付購買古箏所欠的10萬元。小玲一家委托北京市盈科(大連)律師事務所的兩位律師出庭為自己辯護。
法院公開開庭審理了本案。對于小玲送的三部手機,賈蕓稱是“伴手禮”,在藝考生中非常普遍;高額輔導費,賈蕓稱很正常,她帶過許多學生,都是這個價;價值40萬元的古箏,賈蕓稱,琴的照片、價格在微信聊天記錄中有,小玲當時接受了這個價格,琴到手后,只付了30萬元,還差10萬元應當給付。經律師調查,小玲購買的古箏在網上售賣價格為8.8萬元。此外,小玲購買價值40萬元的古箏時,年齡不到18周歲,是未成年人,未經父母同意,購買古箏的行為是無效的。
開庭后,小玲還向北京公安機關反映了自己的遭遇,北京市某派出所以賈蕓涉嫌詐騙罪立案偵查。法院作出一審裁定,認為賈蕓的起訴涉嫌刑事犯罪,駁回了全部訴訟請求。賈蕓不服上訴,近日,大連市中級人民法院作出判決,駁回上訴,維持一審判決。
調查
培訓機構暗示可幫忙“找關系”
采訪中記者發(fā)現(xiàn),藝考輔導、培訓中,諸如“找關系”“保過”這類的字眼頻頻出現(xiàn)。
市民張女士的女兒近期一直在準備音樂類藝考,還參加了考前培訓班。張女士告訴記者,培訓機構老師考前提醒家長要盡早到省里走后門、找高校老師,“藝考學校的老師說可以幫忙找人,要30萬元!笔忻癫芘康呐畠和暌苍鴧⒓舆^藝考,她說,藝考前培訓學校的老師曾暗示過可以花錢 “保名次”,當時曹女士并未按培訓學校老師所說給孩子“走后門”,最終她的女兒依然順利考上了心儀的大學。
▲資料圖
除了藝考前夕個別輔導老師、培訓機構的“內幕消息”外,一些培訓機構在招生時,刻意回避不利信息,引導家長以為讓孩子參加藝考是一條升學“捷徑”。日前,記者致電我市幾家藝考培訓機構詢問相關事宜,培訓機構均稱,即使沒有基礎,從高中開始參加培訓也來得及。在我市一家藝考培訓學校網站中,有舞蹈、音樂、表演、播音等專業(yè),“高一學正是時候,可以領孩子過來,看看適合考什么方向。”該培訓學校老師說。記者提出,近年來藝考改革政策落地,藝考難度是否變大,培訓機構老師并不正面回答,反稱按現(xiàn)在的政策學生可以選擇更多的學校報考:“以前按一本、二本報考,只能報幾個學校,現(xiàn)在最多可以同時報60個平行志愿,孩子的選擇更多!
提 醒
切勿輕信“保過”說辭
為讓孩子就讀名校,有的家長不惜花重金托人、找關系,想要通過非正規(guī)途徑讓孩子進入好學校,而一些人或培訓機構往往就會利用家長們的這種心理,編織騙局從中牟利。律師提醒家長,在面臨孩子考學問題時,要通過努力學習考試,切勿相信花錢就能考學等話術,以免落入騙局。
▲資料圖
我省一高校美術專業(yè)教授受訪表示,通過“找關系”就能“保過”這種說辭不可信。而且藝考改革后,對考生文化課成績要求提高,并不像以前家長們普遍認為的可通過參加藝考來彌補文化課上的不足。該教授說:“走藝考這條路是要有一些天賦的,有的家長從小就培養(yǎng)孩子特長將來參加藝考,有的家長想臨時抱佛腳‘走捷徑’可能藝術學不好,還耽誤了文化課的成績。”
新聞大連(微信號:dltv8811)編輯制作
資料:大連晚報
文字:大連新聞傳媒集團記者 劉源 沙巖
圖片:大連新聞傳媒集團記者 張瑜
編輯:燕子
美編:海健
校對:吳毅
主編:呂彬
監(jiān)制:穆軍 侯智良
以上文章轉載自互聯(lián)網,版權歸原創(chuàng)者所有。如有來源標注錯誤或者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我們將及時處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