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月 5 日,大連市法學會在市綜治中心舉行首批團體會員授牌儀式暨法治賦能基層社會治理工作現場座談會。市法學會黨組成員、專職副會長劉子陽出席會議并致辭,市委政法委一級調研員王承峰,市委政法委基層社會治理處副處長、二級調研員丁震宇,大連海洋大學海洋法律與人文學院院長、副教授王黎黎,東北財經大學法學院副院長、副教授褚霞,北京望衡(大連)律師事務所主任韓栩,上海海華永泰(大連)律師事務所主任張哲,遼寧和昌律師事務所主任李玉祥等新加入的團體會員單位代表,《民主與法制時報》遼寧記者站大連負責人田永剛參加會議。
劉子陽專職副會長首先致辭,對新加入的團體會員單位表示熱烈歡迎。他強調,市法學會始終以服務基層社會治理為重要抓手,此次授牌儀式以現場工作座談會的形式舉行,就是希望打破壁壘、直奔主題,讓新加入的團體會員單位既能感受到組織的凝聚力,更能精準對接基層治理的現實需求,為法治大連建設注入新動能。隨后舉行首批團體會員單位授牌儀式,劉子陽專職副會長為新加入的5家高校法學院及專業(yè)法律服務機構授牌,標志著市法學會在整合高校、律所等 “產學研用” 資源,構建專業(yè)化基層法治服務體系上邁出關鍵一步。之后王承峰、丁震宇分別就市綜治中心平臺功能、運行機制及應用情況等作了詳細介紹。
會議指出,當前全市矛盾糾紛呈現出類型多樣化、成因復雜化、化解專業(yè)化的新特點,特別是涉訴信訪、物業(yè)矛盾、涉海涉漁糾紛等與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的領域,亟需通過法治思維和專業(yè)力量精準破解。法學會作為黨和政府聯(lián)系法學法律界的橋梁和紐帶,必須主動擔當,以此次座談會為契機,推動形成“數據共享、資源互通、優(yōu)勢互補”的矛盾糾紛排查化解新格局。
會議認為,近年來依托市綜治中心“雪亮工程”視聯(lián)網系統(tǒng)和綜治信息化平臺,全市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工作已積累大量實踐經驗,數萬件糾紛數據、較高的化解率印證了“科技+法治”模式的有效性。但同時,基層調解力量專業(yè)化不足、特色領域糾紛化解標準缺失等問題仍需破解,需要團體會員單位發(fā)揮學術研究、實務經驗優(yōu)勢,共同補短板、強弱項。
會議強調,要以矛盾糾紛排查化解為主線,重點推進三方面工作:一是建強數據賦能平臺,推動團體會員單位與綜治信息化平臺數據共享,針對高頻糾紛類型開展專題研究,形成可復制的化解指引;二是深化多元協(xié)同機制,組織高校專家、律師等組建“網格法律服務團”,下沉基層參與調解培訓、普法宣傳,將矛盾化解在萌芽狀態(tài);三是聚焦特色領域攻堅,針對漁船養(yǎng)殖、物業(yè)治理等本地突出糾紛,聯(lián)合行業(yè)主管部門制定標準化化解流程,通過“以案釋法”“訂單式普法”提升群眾法治意識。
團體會員代表們紛紛表示,市綜治中心搭建的平臺為專業(yè)力量參與基層治理創(chuàng)造了有利條件,會上提出的合作方向和具體建議指導性、操作性都很強。作為新加入的團體會員,將緊密圍繞市法學會的工作部署,充分發(fā)揮各自在學術研究、實務經驗等方面的優(yōu)勢,主動對接綜治平臺資源,全力以赴投入到矛盾糾紛專題研究、基層調解培訓、普法宣傳等工作中,為平安大連、法治大連建設貢獻更多力量。
以上文章轉載自互聯(lián)網,版權歸原創(chuàng)者所有。如有來源標注錯誤或者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我們將及時處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