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物流快遞時一定得注意
大連新聞傳媒集團記者 安文元
“618”過后,不少市民會收到大量快遞,近期,一些不法分子將黑手伸向了收寄快遞等環(huán)節(jié)實施詐騙。公安部門盤點了一些在收寄快遞過程中,有哪些常見的詐騙套路,提醒廣大市民注意。
■貨到付款詐騙
“39元貨到付款!”你看過這樣的廣告嗎?不法分子通過非法渠道獲取個人信息,以重要文件、飾品、手表、贈品等名目進行精準投遞。在貨到付款的包裹里,往往只有成本極低的假冒偽劣商品,甚至是幾張廢紙。
警方提示
代人收快遞時要先與當事人進行確認,寄件人不詳或者聯(lián)系不上的建議直接拒收,難以確認時,可開箱驗貨,再決定是否簽收。
■假冒客服詐騙
不法分子冒充快遞客服,謊稱購買的產(chǎn)品缺貨或出現(xiàn)質量問題,快件丟失等,以“賠償承諾”為由索要個人信息和銀行卡賬號信息。隨后,以系統(tǒng)故障為由,發(fā)送一條包含木馬病毒的網(wǎng)站鏈接。此時,一旦輸入銀行卡賬號和密碼,對方便會以各種理由,要求提供手機驗證碼,騙取錢財。
警方提示
不要因為對方能說出你的詳細網(wǎng)購信息就放松警惕,真正的網(wǎng)購退款不需要離開官方購物平臺,不需要提供銀行卡密碼和驗證碼。
誘騙匯款詐騙
不法分子謊稱你的快遞包裹里有違禁品,涉嫌違法,并為你轉接到公安部門,進而實施冒充公檢法類詐騙。
警方提示
不要因不法分子恐嚇而失去理智,保持清醒的頭腦,切記不要轉賬匯款。
■謊稱中獎詐騙
收到陌生快遞,里面僅有一張宣傳單和一張刮獎卡。當你撥打電話后,不法分子會以交納手續(xù)費、稅款等理由,要求你轉賬匯款。還有的通過快遞單上的中獎等廣告二維碼,竊取個人信息。
警方提示
不要輕信快遞包裹內(nèi)或快遞單上的任何中獎廣告,有疑問要通過官方途徑進行核實,切記不要轉賬匯款。
同時,在收取快遞時也要注意保護自己的個人信息,避免被不法分子利用。
98萬元就這么被騙了
大連新聞傳媒集團記者 安文元
本報訊 “通訊公司經(jīng)理”“公安局辦案民警”連番登場,這讓馬欄街道的一老人逐步陷入騙局,98萬余元被騙子轉走……
5月31日,居住在沙河口區(qū)馬欄街道的一名老人到轄區(qū)派出所報案,稱其接到一個電話,對方自稱是某通訊公司的經(jīng)理,稱有一個用老人身份證辦理的手機號碼在外地從事了違法活動,現(xiàn)要依法凍結其手機、名下銀行卡、醫(yī)?袄夏昕。
然后對方又將電話轉接給了外地某公安局的民警,說老人的身份證涉及了一個國家網(wǎng)絡詐騙案,同時電話中又出現(xiàn)一個自稱姓李的大隊長負責這個案件,需要老人提供自己的銀行卡及密碼進行驗證。老人信以為真。為了不讓對方凍結自己的銀行卡、醫(yī)?袄夏昕ǎ摾先税炎约旱你y行卡卡號和密碼都告訴了對方,之后卡中98萬余元全部被對方轉走。
反詐心理:
喚起恐懼效應。騙子往往會制造緊急情境或事件,被害人能夠利用的認知資源變少,因此更加依靠直覺和本能來進行決策,往往會為了規(guī)避風險而產(chǎn)生決策偏差。
大連公安提醒:
公檢法機關不會在電話里要求提供銀行卡賬號、密碼、驗證碼等信息。市民也不要在互聯(lián)網(wǎng)上泄露個人身份信息、銀行卡信息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