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我們
FOCUS ON US
一個僅1歲5個月大的男童意外被開水燙傷,本來燙傷的面積并不大,
但孩子的奶奶竟然將半包食鹽撒在傷口上消毒,結果小男孩因傷情加重不得不緊急送到省會醫(yī)院急救。
這位心疼孫子的奶奶好心辦壞事,差點給孫子造成無法挽回的傷害。
資料顯示,國內每年約有2600萬人發(fā)生不同程度的燒燙傷,其中0~5歲的兒童燙傷占燒傷兒童的70%左右。
正值生長發(fā)育階段的孩子,如果錯過最佳治療時機,肢體的畸形、心理的障礙將會成為孩子終生抹不掉的陰影。
許多燒傷患者在人院治療前,會先用各種土辦法。
這些方法可謂千奇百怪,也不知道是從哪學來的。
往傷口上撒鹽這個事比較極端,較為常見的是涂抹醬油、醋、堿面、白糖,倒是沒人撒孜然哈,
有人敷上蘆薈、蛋清、牙膏,還有人習慣涂抹紅藥水、碘酒等。
不過這些材料使用以后沒有任何治療效果,還有可能延誤病情,所以這些方法都不可取。
實際上土辦法會給傷口帶來較大的感染風險,尤其當涂抹的東西里含有糖、蛋白質等營養(yǎng)成分,使得細菌能夠在燒傷處或周圍快速滋長。
特別是在氣候濕潤的南方地區(qū),傷口極其容易感染。
此外,異物殘留在傷口上,不利于傷口愈合,還影響愈合后的美觀,治療燒燙傷時,也會增加傷口清創(chuàng)難度,影響醫(yī)生對傷情的判斷。
比如:
你往傷口處涂抹醬油,不僅不管用,還會使皮膚顏色變深,導致醫(yī)生難以正確判斷傷情。
蘆薈這類物質對皮膚有一定好處,但沒有證據表明其對燒傷有治療作用。
在傷口上涂抹蛋清還可能引起感染,到了醫(yī)院醫(yī)生得先將蛋清沖洗后再治療,受傷的人還得多受一次罪。
紅藥水對燒傷無效,還會影響醫(yī)生判斷傷情,而且大面積涂抹可能會造成汞中毒。
碘酒含有酒精,會損傷皮膚,加重疼痛感。
燙傷膏、燙傷油這些藥物也不要使用,雖說它們通常都有促進結痂的作用,但可能會造成更嚴重的感染。
這些五花八門的民間土方中,涂抹牙膏最為大眾所信賴,有人說“親測有效”。
其實這種方法還是不值得提倡。有的牙膏中含有薄荷,使人感覺清涼,但同樣對于創(chuàng)面愈合沒有任何促進作用。
牙膏不屬于無菌物品,外涂牙膏后局部滲液不容易引流,積聚在表面容易引起感染,延遲愈合,甚至導致疤痕形成。
所以當自己或者別人遭遇燒傷,不要化身喜來樂,自以為一些土方子有奇效。
其實,此刻馬上老老實實去沖冷水,比啥都強。
此外,不要弄破水皰,不要強行去除任何粘在傷處的東西,這樣做會加深對傷處的損害,甚至會引發(fā)感染。
燒燙傷嚴重的病人容易有口渴癥狀,不要給病人喝大量白開水、礦泉水,以免引發(fā)腦水腫或肺水腫等并發(fā)癥。
可讓病人少量多次喝些淡鹽水,補充血容量,防止休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