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 搜狐健康
作者 | 裴碩知
編輯 | 吳施楠
氣溫轉(zhuǎn)暖,游泳這一深受大眾喜愛的運動即將迎來屬于它的“巔峰”時期。但是,在享受游泳樂趣的同時,每年夏天幾乎都有因為游野泳溺亡的消息被曝出,也有不少人因此失去了生命。
在野外環(huán)境中游泳,的確能激發(fā)一些人的征服欲望。但那些暗藏的危險,也遠比我們想象中可怕。近日,科普網(wǎng)站ScienceAlert就列舉出了野外游泳時極易遇到的危險,并提醒大家,游泳雖好,但要在正規(guī)場所進行。
野外水域中可能潛藏暗流和水草
因為游“野泳”而溺亡的新聞報道幾乎每年都會有。究其原因,除了沒有安全設(shè)施、人的體力透支等原因外,還因為野外水域暗藏渦流、光滑的滾石和搖擺的水草。在游泳時,若游泳者不慎卷入暗流中或者被水草纏住肢體,都非常危險,且難以自救。
此外,野外水域中的水成分也十分不可控。在戶外,附近工廠、工業(yè)區(qū)排出的水中含有大量化學(xué)物質(zhì)。它們會隨水流滲入到野生水域。人類的污水、動物在水中的排泄物都會以不同的形式進入水中。
不僅如此,在潮濕炎熱的夏季,藻類會大量繁殖,并在湖面上形成粉末狀的綠色浮渣,也稱水華。這種藍藻水華會釋放出對人類有害的毒素,甚至對有的小型動物都是致命的。在這種含有毒素的水中游泳或不小心嗆到水,可能會導(dǎo)致皮疹、眼睛發(fā)炎、嚴(yán)重腸胃不適、發(fā)燒以及肌肉和關(guān)節(jié)疼痛等。
野泳可能感染致命病菌
野外游泳者可能會感染多種疾病。因為野外水域中多摻雜著污水、工業(yè)排泄物等,帶來的病毒細菌也很多,并且無法及時進行監(jiān)測和處理。野外水域中常見的有大腸桿菌、諾如病毒、沙門氏菌等,還會出現(xiàn)更危險的鉤端螺旋體細菌。
鉤端螺旋體是鉤端螺旋體。f爾氏。┑募毦≡w,常為生活在淡水河流或運河附近下水道中的老鼠的尿液中攜帶。感染鉤端螺旋體會導(dǎo)致患者肝臟和腎臟嚴(yán)重損傷,出現(xiàn)頭疼、發(fā)熱、肌肉酸痛甚者腦膜炎等癥狀和疾病。如果不及時治療,可能會致命。
在野外,若游泳者不小心嗆到或者眼睛傷口接觸到受動物尿液污染的湖水或者河水,鉤端螺旋體進入體內(nèi),就會發(fā)生感染。如果游泳后兩周內(nèi)出現(xiàn)流感或黃疸癥狀,應(yīng)立即就醫(yī),并進行鉤端螺旋體病測試。
在大海中游泳生病的概率也不小。在一項研究中發(fā)現(xiàn),在海里游泳的人比呆在沙灘上的人更易感染耳、鼻、喉和胃腸系統(tǒng)疾病。因此,不建議到任何野外水域進行游泳或其他活動。在湖里、河中或者海里游泳后,應(yīng)該立即洗手和淋浴,尤其在吃東西前。
游泳池絕對安全嗎?
相比于游“野泳”,在泳池中游泳會安全許多,但也存在一些危險因子。
游泳池里的水一般采用自來水或者深井水,但是空間有限人較多,水中會混雜著一些人體排泄物,比如汗液、尿液等。它們可能會帶來一些致病微生物,例如大腸桿菌、諾沃克病毒和軍團菌、隱孢子蟲等。雖然管理人員會按照衛(wèi)生要求進行消毒處理,殺死部分病菌,但仍存在一定風(fēng)險。
因此在泳池游泳也需要注意以下幾方面:
1. 游泳前需要淋浴適應(yīng)。如果生病或者女性生理期,不要下水游泳。
2. 游泳時帶好泳鏡,保護眼睛;避免讓水入口或吞咽泳池水;不要在水中大小便;每游一段時間,就去淋浴室沖洗一下;如果帶孩子游泳,應(yīng)每小時檢查孩子的尿布,換尿布時遠離泳池。
3.游泳后馬上洗澡,清除身上的氯和各種細菌,如果不放心,也可用含碘的洗液擦拭皮膚,再用清水沖掉;可攜帶牙具或漱口水,在洗澡時進行口腔清潔。個人洗漱物品應(yīng)獨立存放。最好不要穿著泳衣直接坐在地上和公用的椅子上,可以隨身帶一條浴巾,鋪在地上保證衛(wèi)生。
參考資料:
Swimming in Nature Is Wild, But Is It Healthier Than a Dip in a Pool?
https://www.sciencealert.com/swimming-in-nature-is-wild-but-is-it-healthier-than-a-dip-in-a-poo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