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積分即將到期作廢,請盡快兌換……
臨近年底
不少消費者會遇到經營者利用積分到期
催辦兌換相應商品或服務的情況
但這一過程卻暗含貓膩
甚至有可能是詐騙“陷阱”
▲圖片來自中消協
據中國消費者協會介紹
一些經營者利用消費者不忍浪費消費積分、期待品牌讓利優(yōu)惠等心理,進行短信營銷推廣,邀請會員參與積分商品兌換、打卡簽到或邀請好友共同參與等方式進行互動。
還有一些不法經營者則通過冒充品牌客服、模仿三大運營商服務號碼向消費者發(fā)送短信等形式,騙取新用戶注冊信息,邀請消費者主動點擊鏈接兌換所謂福利商品,甚至開展相關電信詐騙活動。
經中消協核實
與以往積分兌換活動不同,現出現一種“積分加現金”的兌換形式,該形式很容易誤導消費者消費。不僅如此,中消協已經確認該積分兌換商城中的部分商品是假冒產品,還有部分的品牌產品屬于庫存積壓多年的產品。
如:某鏈接商城中展示的某知名品牌的羽絨被產品,但該品牌中國區(qū)代表明確向中消協表示從未生產羽絨被產品。該網上商城中其他品類產品可能存在的問題,中消協也在核實的過程中。
▲圖片來自中消協
面對新型“陷阱”
消費者要如何防范?
中消協提醒消費者注意以下幾點
一、不要輕信積分到期作廢,提醒兌換商品的短信等信息,更不要輕易點擊陌生號碼發(fā)來的所謂“商品兌換鏈接”“積分商城鏈接”。
二、不要輕信所謂的積分兌換“補差價”福利噱頭,F在國內主流的品牌方和經營者,大部分均為利用積分進行無條件兌換商品或服務,若遇有通過補差價、需要結合現金等形式購買商品或服務的積分兌換活動,消費者一定要慎重消費,留心比對商品信息和實際價值,以免“失分又失財”。
三、不要未經核驗就通過短信息或短信內鏈接直接進行兌換、消費和充值,對于需要輸入驗證碼、實名認證個人和銀行卡、賬戶密碼等操作更要保持警惕。
四、不要通過短信、陌生人私信或即時通訊軟件推送內容,添加所謂工作人員、客服人員的私人微信進行交易,也不要相信所謂授權即可操作或遠程代為操作。
中消協同時建議
電信服務經營者對此類積分兌換商城
短信內容、號段等進行監(jiān)測核實、動態(tài)封堵
并對涉詐異常信息、活動加以處置
新聞大連
大連新聞傳媒集團官方賬號
406篇原創(chuàng)內容
公眾號
新聞大連(微信號:dltv8811)編輯制作
資料:中國新聞網 沈陽網
編輯:沐沐
美編:海健
校對:華錚
主編:呂彬
監(jiān)制:穆軍 高忠華
|